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http://www.0888zz.com/)- 科技、建站、数据工具、云上网络、机器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唱片业成就了姚谦 他为什么沉寂十年后却投身互联网音乐?

发布时间:2016-09-10 08:11:34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钛媒体 
导读:摘要: 谈EDM(Electronic Dance Music),谈音乐节Live,谈网络直播,这位60后新晋互联网人正在探究00后,自认是无畏的双子座,&

  所以我们因为媒体对你而言机会难得,在发表一个作品的时候,都是再三地讨论和确认,即使是《鲁冰花》这一首歌,它其经过很大的目的讨论和定义完成的。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没有作品的年代?为什么媒体这么发达的时代,反而是没有作品的年代?我不觉得是没有作品,而是我们媒体是不是有把作品很整齐地放上来。

  刘湘明:您当年很多作品都给我带来很多感动,这包括可能跟(我的)年纪也有关系,总觉得心里有个什么地方被触摸到了,但是现在年轻人好像不是这样。现在的音乐,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背景、一种伴随,作为填补空白或者无聊的一个手段,而不再是像原来我们要全身心去体会和感受的东西。在这样的环境下,音乐人应该怎么办?

  姚谦:其实我反而觉得音乐是所有的文艺媒体里最适合这个时代的。因为现在是快速片断化的时代,音乐接近片断化的创作,它是最短的创作,消耗的时间最少。而且音乐如果做好了,是最有产值的。因为电影可能重复看一次得隔一段时间,或者一个电影你很难重复看一百次。但是如果钟意一首歌,你可以听一百次的。

  坦白讲,我觉得现在投资人给的压力太大了,平台要急着对投资人负责,这个压力是很可怕的。(这种现象)造成我们没有耐心跟群众沟通,我很讨厌粉丝经济。(粉丝经济)其实在唱片时代就有过,以前我们唱片时代玩的是换封面,跟现在粉丝经济很强的艺人是同样的。我制作八个唱片封面,我知道他会消费八次,就可以算进我的营运额。媒体认为可能跟他合作就不会赔钱。所以我们就失去空间去容纳不一样的(作品)。我的作品你消费一次就行了,重点是让你听,而不是消费八次。但是,我不反对媒体经济要营运的方法,粉丝经济确实是一个快速获利的方法。

  刘湘明:刚才您谈到了现在缺乏很多好的作品,是不是因为科技的发展(而导致的)?可能很多作品都在写我们心里最本质的一些感情,比如离愁别绪。但现在科技的发展,其实把很多的距离缩短了,或者说,在很近的距离大家却觉得很遥远。我们好像都坐在一起,但是想的事情不一样。

  姚谦:我还是比较乐观的。就像如果书信不发明的话,那么人跟人之间的情感就没有抒发的方法。我经常跟朋友说当你写稿、发稿的时候,标题是“洪荒之力”,就会跟稿、发稿。我的意思是,当每个人看似是在做同样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只有少数者是可以有效的。所以这个平台还是有效的方法。

  现在很多在网络上发微信或者微博,其实就是刷存在感。它其实更多是要得到认同,而得到认同的人都期待有能表达他的东西,一篇文章、一段音乐,或者一部电影。只是我们有没有做出这个东西,而且适度让那些人感受到、对应到,像我们很难回过头来要求创作者面对群众。

  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中间平台,包括媒体、音乐平台或者各种平台,我们怎么做好开放的、有效的沟通者?我刚刚为什么说在远古没有书信的情况下,人们怎么抒发情感?跟现在我打个喷嚏都想拍个照发表,其实那些都是刷存在感。

  但是情感的沟通在这个时候还是存在,现在00后的小孩他还是希望在什么地方得到一些情感的表达抒发?他们跟我们年轻的时候完全一样,只是我们的方法渠道不一样。

  所以我常觉得作品可能都背负着时代特别的意义。就像我现在看古典的美术绘画,我可以看明白那时候的情景和价值观,而现在即使是微信打一个喷嚏或者早上稍微吃个冰淇淋也要拍个照的时候,其实他背后是我们怎么去描述和对照到价值观和意义。

  所以我相信,这个时代还是有这个时代文化的特质。就像EDM(Electronic Dance Music,电子舞曲),如果再早个十年听EDM,你完全是无感。可是我现在听得懂,以前有阵子我听不懂。但是,像我最近做的比较严肃的文学朗读,央视找我做音乐,我就建议他们听听看EDM,读诗的时候用EDM是不一样的。

  我放了一个“信”的抒情的电子,我们想想看诗歌跟电子的配合,这太美好了。如果只有抱怨,你就不会往前走。现在像孩子喜欢的自拍、美拍、微信,一定要对照到他的文化和音乐表达方式。

  刘湘明:您刚才谈到了创作,我特别想了解一下创作是个什么体验?我记得当初您写《味道》的时候,就是因为您感冒了,一个星期闻不到味道,就写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味道》。所以创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

  姚谦:坦白讲我现在写得少了。因为人到中年之后,有更多的责任是让新的创作者得到表现。如果回忆创作,我经常说,当时写的时候都没有觉得这首歌会红。就像《味道》真没有想到。当时就是因为感冒了。

  另外,创作还有一个好处,它是你阅读的对照。这两天我在看一个比较偏视觉哲学的书,是一个英国老先生写的。他就有提到,其实很多的绘画上的书写都是因为情感整理之后再表述,而这些表述在回馈你曾经的阅读,我觉得这个特别有道理。

  所以,我现在比较明白当时创作那种小小的满足感,或者那种舒服感。可能对照你的阅读,你觉得你跟它在同一个平台上,或者同一个高度上,或者同一个位置上的一些不寂寞的存在感。

  刘湘明:您刚才也谈到了流行与成功,您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捧红了很多歌手,写过很多流行音乐。在您看来,一首歌为什么会流行?一个歌手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流行的歌手?这背后有没有什么共性的东西?

  姚谦:有,我觉得其实不是我捧红了,我觉得是时间好了,我们两个理解和想法一致了,所以作品被群众接受了。我常常觉得是天时和地利的巧合。在我的经验里面,我看到东西有的特别有感受(就可能会流行和成功)。我最近老说陈粒,我觉得她的东西特别好,我觉得就是打动我了,我自然就说了,我自然而就跟陈粒合作。

  唱片发行结束之后,我们选择单曲在音乐网站上播,再发个MV,这还是唱片时代的模式。一首歌的存在,被认知、被理解,为什么还在用二十年前的模式,而不是用现在的方法。所以我最近在实验,当你这个东西出来的时候,有些人觉得好,有些人就觉得,可能这个会不会怎么样,那个会不会怎么样,能不能不拍这个镜头,这样就错过了。

  所以,我当时一路下来发现,有一些契机出来了。因为某些特别不一样的经验,我们愿意共同尝试。你还是要有一种无畏的精神。我不是无畏,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双子座,永远在想下一件事情是怎么样,不做重复的事。之前我跟一个公司说,你怎么还在用二十年前的方式。我都觉得我在活在十年前,而现在即使是隔了二十年,现在的音乐公司还在做以前的事情。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