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迹于1998年,电商并不发达,即便在当下美国,电商环境和国内也并不全然相同;
美国家庭有集中、大批量采购的习惯;
三大汽车公司都有自己的消费金融的服务,为Costco 的会员提供了消费辅助服务。
很明显,当下国内的消费生态、基础设施和 Costco 所诞生的环境并不尽然相同,那么从市场时机来看,当下,能诞生一个中国版Costco 吗?
答案尚未可知。但我们能感受到的是,“会员制”的确已经不是一个陌生名词了,至少在余温尚在的“双11”,各大平台的会员包年服务也都位列热卖产品之中。
有业内人士认为,2018 年可以看成是中国的“会员制消费元年”:以阿里 88 VIP 为代表,腾讯、爱奇艺用自制剧和独播综艺先后推动了会员制消费的热潮,不仅巨头入场,创业者们也不想放过这块蛋糕。
创立于 2017 年底的小黑鱼科技是“门徒”之一。由原途牛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严海锋、原途牛CFO杨嘉宏、王豪、陈福炜等人共同创办,今年1月完成了 9.5 亿元人民币 A 轮融资,紧跟8月又获得了5000万美金A+轮融资。
严海锋认为,当我们说会员消费元年到来时,其实已经意味着市场已经成熟,这也代表着消费者在会员消费上的行为会更加趋于理性:“无论从支付流程还是权益最大化层面考虑,多平台会员的购买行为一定会收敛,一旦他们发现自己不需要、或者并不能充分享受权益的时候,就不会再购买,”因此,单一会员身份、多场景权益才是趋势。

而至于日常消费品的会员理念,一个可以用于佐证市场已经成熟的案例是,山姆店已经在二三线城市下延。从小黑鱼现有的用户群来看,虽然没有进行刻意的细分,但有更高消费意愿和能力、大学毕业 3~5 年的年轻人是目前小黑鱼的主力人群。
回到小黑鱼,最根本的“线上”属性决定了,他们和线下的会员制相比,又有什么不一样?
严海锋给出的答案是,无论是电商属性还是发展速度、以及最终提供服务的行为方式都会有很大的不同,而这些不同反向又影响了小黑鱼自身的模式和发展路径。总结为以下 4 点:
“无限货架”下的“无限会员权益”
需要指出的是,和货架类电商不同,在线上会员制模式中,“无限”其实意味着会员权益的“无限丰富”。
正如我们在一开始提到的,2018 年可以看作是“会员消费元年”,但单家平台的会员服务和会员制消费平台之间的“会员逻辑”却各有不同。
从京东PLUS到阿里前不久推出的“88会员”,进入电商下半场,各家都在自己的主营业务体系内,通过建立会员制业务的形式来强化流量留存,提升用户 LTV 。
相比较而言,小黑鱼的会员制消费平台的搭建则需要从供应链(商品、服务)和会员体系上同时进行进行投入。
严海锋告诉36氪,如果作为会员制消费平台,从用户角度,“垂直的会员制”很难让他们感受到权益的丰富程度,付费意愿自然也会变弱,因此,跨场景、多权益是小黑鱼在这一层面上的关键词。
具体来说,创始团队的基因让平台首先积累了一批 OTA 资源,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场景,延伸了话费充值等高频行为,目前已经在小黑鱼平台上已经有了 3000~6000 个动态的 SKU 已经包含了日常消费、出行娱乐的一系列场景和权益。
虽然 Costco 也的确在商品售卖之外延伸出了出行、加油、消费金融等服务,但线上的延展空间显然要更大。对于小黑鱼来说,在线上的基础设施,例如会员系统、支付工具等搭建完成后,联合线下商家也是计划之内的事情。

大数据驱动下的供应链
Costco成功的一个原因在于其极致的供应链能力,包括了两方面:优选+自建。
举例来说,Costco会与优质供应厂商进行合作开发新品、简约包装,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和价格优势。除了利用自己的会员积累,基于存量的供应链做“严选”,为了保障 5% 的定价空间, Costco 也会对于新的品类自建供应链。上月底,根据西雅图时报的报道,为了将店内的招牌烤鸡价格控制在 5 美元以下, Costco 决定投资3 亿美元开设自己的养鸡场。
延续 Costco 的方法论,小黑鱼在供应链的搭建上也会走的是“优选 +自建”的模式。但一个共识是,虽然国内有成熟的供应链,但国内供应链管理成本却极高,在这一前提下,如何实现对供应链的掌控呢?
会员的本质是服务,而线上意味着,团队可以依靠全平台的消费数据,快速上新。在选品逻辑上,除了宏观的“跨场景”之外,在相对微观的品类上,团队优先选则其他平台热销单品、严选供应链产品,同时控制 SKU 的数量,并尽量拉开商品的性状用途、价位差异。
如果要抽象举例,小黑鱼的会员制俱乐部所提供的“优选”服务,更像是平台方基于会员们的“委托”,会员费可以看作是小黑鱼的采购筛选成本。另一方面,团队也在尝试主动搭建自己的供应链体系。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