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新媒体,也来写一笔
Business Insider的CEO兼主编Henry Blodget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撰文披露运营数据,在2014年1月的一篇文章里,他提到BI读者量超过了《华尔街日报》,过去一年中BI发布了很多调查报道和特稿,被全世界数百万人阅读和分享,在文章结尾他又重申了自己的判断,现在的数字新媒体组织(Digital news organizations)就像1980年代的有线电视新闻(比如CNN)一样,还处在草创时期,但在今后的一二十年里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好,BI当时的全职记者数量已经达到70个,而2011年5月时这个数字还是25。 这也是国内科技新媒体最好的未来之路。 最后的问题 最后的问题是现实问题,「干两年,跳到厂商,工资至少涨50%」,「干两年,干自媒体,帮厂商写几篇就一个月工资」,「我不收车马费,好嘛,有人收」,「费力联系嘉宾,费力沟通议题,最后不算编辑工作量」。 每个公司都有阴阳两面,对老板和公司没有半点吐槽,那是邪教,但你不能指望编辑干两年就走的媒体能持续产出优质内容,不管什么类型的媒体,都不可能。 还是引用一段迅哥的话: 其实曹操也是喝酒的。我们看他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诗句,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他的行为会和议论矛盾呢?此无他,因曹操是个办事人,所以不得不这样做;孔融是旁观的人,所以容易说些自由话。——《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坐而论道总是容易,这篇文也是站着耍嘴皮子不腰疼,媒体人大概都有说多做少的毛病,讨论媒体有没有未来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无聊的事情。 我已经开始后悔为这个话题浪费了好几个下午,完全可以用这些时间打星际2、看《真探》、弹琴唱歌、钓鱼、睡觉、做啤酒鸭和小龙虾、写篇文章投给虎嗅,甚至自己创办(仅仅是创办)一个科技新媒体,你觉得注册一个公众号或者注册一个域名、买主机、装WordPress、买个或抄个漂亮主题,能花多长时间多少钱? 既然如此,别浪费时间了,小龙虾约起来? 本文首发于作者公众号「永夏采石场」(yongxia0522),作者也不清楚这个号的定位,所以介绍就免了。。。 题图来自日剧《大川端侦探社》 文/K同学(简书作者)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899cdd3030b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简书作者”。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