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http://www.0888zz.com/)- 科技、建站、数据工具、云上网络、机器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创业热点 > 点评 > 正文

阿里加入内容平台之争,小型PGC团队进入最幸福的时代?

发布时间:2016-04-29 08:14:29 所属栏目:点评 来源:极客公园
导读:就在今日头条与腾讯围绕内容资讯平台头把交椅竞争进入白热化之时,内容创业的市场迎来了一个新的平台级大玩家,阿里巴巴。

因此,如何才能在这个「刷信息」的时代提供更全面、更多样化以及更个性化的信息给用户?这成为了何小鹏和他的 UC 思考的主要方向。而这个思考的方向最终转化为了「浏览器的下一代是什么?」以及「内容的下一代获取模式是什么?」这两个更加具体的问题。

最终,UC 在去年选择了一个方向开始着手,那就是:web store。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新型的」web store。

何谓「新型」?事实上,如果大家熟悉 UC 的话,他们在之前也做过应用商店形式的 web store,即那种你可以在上面下 App、读小说、甚至是玩游戏这种 app store 翻版的 web store。然而,随着移动时代信息的进一步多样化,app store 的模式在分发上的效果越来越弱,尤其对于那些中小规模内容的分发能力非常弱。因此,这种传统的应用商店模式绝不是最终的答案。

「在这里面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原来新的浏览器能够做成一个 web store,而这个 web store 是一个基于数据的、将信息跟内容、服务进行分发的新型平台,用户使用浏览器的行为已经由原来到多个网站的主动去访问,到我打开浏览器你就可以知道我现在想看什么和喜欢看什么,并且能根据我的时间和空间的不同来变化,而不用完全跟着朋友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覆盖多种信息类型的《今日头条》。你的浏览器能懂你喜欢什么样的内容,于是打开它你就能看到它为你挑选的各种内容,而这种内容的呈现方式就是让你不断地「向下拉」。

于是,你见到了现在的 UC 头条。

5

新产品推出之后,一个以大数据为主的信息内容分发平台开始具备雏形,不过,何小鹏不想只是做一款单纯的升级版浏览器,他更看重的是生态。

「一个生态上有三个基础,第一个就是流量来自于哪儿,你要有足够大的流量;第二个就是要有商品,要有服务,这个商品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第三个是有能让别人赚到钱、很好的商业模式。」

仔细地分析这段话,我们会发现这个生态模式中除了上面提到的用户、内容和内容生产者这三大要素外,还有一个隐藏在背后的游戏参与者,那就是广告商。

内容提供者想赚钱,广告商想更有效率地投放广告,而用户既想要更加个性化的内容,又不想看到自己不喜欢的广告…UC 要做的就是用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同时满足这三方的需求。而这就是何小鹏所说的「生态」:让好的内容符合今天的这种「刷」的时代,并且提供一套完整的平台体系,让它有效率地产生价值;让信息的匹配度更高,效能也更高。

具体地说,从内容生产者的角度来讲,它让精品的小型内容生产者获得流量的门槛大幅下降,因为内容的排名不是按照某网站的排名来制定的,而是按照这个内容的点击量来排名,只要你的内容足够好,就不怕没人看。而从广告商的角度来看,它降低了商业的门槛,以前要拉品牌广告可能也就能拉到几家,但现在有一万家可供选择,然后用数据来选,实施最精准的广告投放。

最终,我们会发现这个生态模式背后的逻辑:要想自己挣到钱,就得帮助他人更好地赚到更多的钱。

内容创作者需要怎样的内容生态

平台有了,生态也有了,那这是否就意味着内容生产者的春天就要到来了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要等时间的检验,但在何小鹏看来,也许在这个新的内容生态下,最幸福的可能是那些十到一百人的小型 PGC 团队。

如果你不理解这个论点,那让我们来看看这大半年来在内容领域发生的一些事:

去年 9 月的时候,今日头条宣布未来一年至少要确保 1000 个「头条号」创作者每人单月至少获得 1 万元的保底收入,这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今年 3 月初,腾讯也推出了「芒种计划」,定义为「腾讯企鹅媒体平台为自媒体打造的一个自媒体发展扶植计划」…

我们会发现,这些大的内容平台似乎都在不遗余力地支持这类中小型内容生产者的发展,个中原因非常复杂,但何小鹏认为,不论大家的意图是否一致,但我们将来很可能会在中国或全球看到几个基于内容的大的平台厂商,他们会去降低内容生产者的门槛,而这也是 UC 想做的事。

内容生态的平台们都在争相为内容生产者提供恨不得拎包入住的服务,但是这就够了吗?至少何小鹏和他的同事们不希望本该百花齐放的内容生态演变成一个简单粗暴的流量游戏。

众所周知,内容—流量—广告是内容生态下的基本变现模式,平台出于规模效应,天然会追求平台上流量的最大化,而所有平台上占据头部流量的内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刻奇、媚俗、捕风捉影。这样粗粝的生态下一个自然的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专业优质的内容被埋没,最受欢迎的永远是「养生文」和「鸡汤文」。

另一方面,在过去的这些年当中,内容的价值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被掠夺了,由于渠道端所掌握的力量远远大过内容端,因此,这种力量上的不成比例使得内容生产者这一方并没能从中获得足够合理的收益,甚至出现内容生产者为了追随渠道的趣味纷纷把自己变成段子手。

6

而现在,UC 想要改变这种现状。而在何小鹏看来,这种改变的核心概念只有一个,那就是:利他。其中的关键问题就是:我们到底该如何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内容的价值?

举个例子,如果从收益的角度来讲,一篇能够影响 CEO 决策的文章和一篇娱乐八卦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们在过去都被用唯一的流量标准所衡量。如何才能通过更加智能的方式、通过数据得到不同内容的真正价值呢?

这其中所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何小鹏坦言目前还只能尽力探索,但他相信,阿里是有这个能力的,因为阿里有足够多的数据,只是在如何使用这些数据上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方案。但这意味着,我们今天先开始让流量的价值最大化,然后再下一步也许就是让内容的价值和影响力能够具像化;最终,我们能让每一条内容的真正价值在收益上最大化。

最终,让我们回到原点,来看看内容平台该有的样子。罗素的那句「参差不齐乃是幸福的本源」经由王小波之口流传甚广。然而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幸福」,一个真正好的内容平台也应该是「参差不齐」的。

就像之前何小鹏所提到的两个关键词「丰富的内容」和「不同的调性」,好的内容平台就应该涵盖尽可能多的内容去供不同的用户选择,因为天知道你的用户喜欢什么。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