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http://www.0888zz.com/)- 科技、建站、数据工具、云上网络、机器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创业热点 > 点评 > 正文

面对分答,知乎无奈地选择了“抄袭”

发布时间:2016-06-08 13:20:36 所属栏目:点评 来源:爱范儿
导读:而且无论是收入还是影响力,“分答”所取得的成功都值得让知乎警醒,在“分答”推出之后知乎抓紧上马一款类似“分答”的“值乎 3.0”,也算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补救办法。

知乎,最终,还是“抄袭”了。

不到 24 小时前,知乎对今年愚人节发布的新产品“值乎”进行了一次更新:“参考”了最近大热的另一款知识分享“分答”,将文字变成了语音。

虽然“抄袭”已经成为事实,但这背后的深意更值得我们探究。

抄?参考?

zhihu5

图片来自 Lukecma

在今年 4 月刚上线的时候,值乎的形态就像线上“刮刮乐”:写下一段文字,可以是你的见解、爆料、分享,然后关键内容被技术“打码”,然后其他用户需要给出一笔钱(1、2、5、10 元不等)就可以看到“打码”背后的信息真相。

而发布刚两周多的“分答”相对还复杂一点,详细分析可以参见爱范儿上周的文章《3 张图,告诉你刷爆朋友圈的“分答”是怎么回事儿》,但毫无疑问,“分答”无论是在架构、形式和内容上面都与“值乎”有非常大的不同。

zhihu3

图片来自 知乎专栏

昨天下午,知乎用户“式微”(暂不清楚是否为知乎员工)在知乎专栏中提到了这次值乎 3.0 的诞生,标题为《记值乎 3.0 的诞生》。大意可以概括为:

问答起源于知乎,分答用语音的模式和小‘手段’成为了现象级产品,我们只能很无奈的选择参考,我们这个不是抄!

接下来,我们自然需要对两款产品的形态进行一个对比:

fenda1a

zhihu1a

原先的“刮刮卡”全部都换成了一分钟语音,虽然界面有所不同,但是相似度依旧很高。两者最大的不同来自“内容”——两个平台进驻的答复者不同,前者包括各种网红大 V 记者主持人演员,后者的主体内容依旧是知乎上面的用户。

那么究竟这次“值乎”更新算不算“抄”呢?这里我们不妨参考爱范儿上周文章中的三张图。

fenda1a

fenda2

fenda3a

答案其实很明显,因为“值乎”3.0 中其中一个最大的改变就是“偷听者”(或者叫“学习者”)的加入,他们“偷听”之后带来的新收入以及收入的分配方式与“分答”如出一辙。

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然两款产品中“回答者”的属性和类型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但玩法和模式基本没有差异。

zhihu7

图片来自 微博(PS:点赞是亮点)

不过 IT 产品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氛围本就浓厚,有好东西不学那才是傻子。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在“借鉴”、“学习”之后是否真的对产品本身有提升。与之前的“值乎”1.0 对比,好处还是很明显的:

1 分钟语音的内容明显比 1 句打码的话能够承载更多的内容; “偷听者”的引入增加了整个知识体系的价值,同时促进知识的进一步流转。 “知识商业化”的“板块对撞”

在“值乎”更新之后,“分答”的反应速度也非常快,首先体现在百度的搜索之上,只要搜索值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分答的推广。

zhihu2

图片来自 百度

这也是“值乎”和“分答”背后知乎和果壳全面开战的最好写照,两者旗下都有自己的知识社区,同时也想各个方向进行拓展,但是真正开始将知识商业化,还是要从去年开始算起。

迈出第一步的不是知乎,而是果壳,真人经验分享产品“在行”的推出揭示了“知识商品化”大战的序幕。哪怕是知乎中最出名的大 V——丁香园 CEO 冯大辉,也慕名尝试了“在行”这个产品,并且单次开出了 1.6 万元的高价。目的是挡住那些有可能浪费他时间的无聊人。

结果三次约见都像粉丝见面会一样,以至于他 4 月底在朋友圈中表示:

zhihu4

图片来自 keso

正如知名 IT 评论人 Keso 在《分享经济的边界》一文中表达的那样: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