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败屡战、数度转型的黄太吉,商业模式最后归向哪里?
黄太吉的产能中心共有10个,目前已经关闭了5个。黄太吉的外卖平台模式能否走通?问题可能比想象的要多。 第一、平台流量够吗? 上图为流出的黄太吉B轮融资BP内容 黄太吉此前的BP显示,其单日外卖订单达到12000单,与其他外卖平台单日百万量级订单相比,黄太吉外卖平台的流量显然对第三方品牌没有多少吸引力。 曾入驻其平台的某品牌向筷玩思维透露,之所以选择退出黄太吉外卖平台,主要原因就是没流量,每日订单量很少。 黄太吉选择站队饿了么,也是依赖由饿了么获取稳定的外部流量。但也意味着黄太吉失去了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的流量支持,而目前饿了么没有给黄太吉明显的流量倾斜。没有足够的流量,也就没有足够的订单,自然会大大削弱第三方品牌的合作意愿。 第二、物流配送撑得住吗? 曾经黄太吉自营物流配送团队超过400人,但是物流配送运营成本高昂,物流管理需要高度系统、高度精密的运营体系,黄太吉的管理运营体系又不够成熟,不得不逐渐缩减自营物流团队的规模。 站队饿了么之后,多数配送交由饿了么物流负责,黄太吉自营物流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 第三、外卖毛利能够做到70%? 作为一个新平台,黄太吉宣称外卖毛利可以做到70%,来吸引第三方入驻。但在餐饮行业有过运营经验的人都了解,目前外卖毛利想要做到70%几乎不现实,尤其是中餐外卖,能够做到50%已经算不错。 按中式快餐客单价20元计算,假如要想毛利达到70%,意味着成本必须压缩到6元,外卖餐盒成本1.5元,食材成本剩下4.5元。4.5元成本的土豆烧牛肉能吃吗? 毛利率决定纯利率,但实体餐饮做外卖业务,是靠周转率赚钱。 餐饮行业平均资金周转率是3,纯利率5%的话收益率是15%。外卖周转率高,纯利率1%,但是周转率为20,收益率仍能达到20%。 因此外卖毛利率一般低于堂食,主要依靠提高周转率来提升总体利润。高毛利率的外卖在行业内基本不存在,而70%之高,难以摆脱画饼之嫌。 第四、真的可以帮第三方品牌降低90%中间成本? 这又是一个惊人的数字,黄太吉表示第三方品牌采用其工厂店进行外卖产品生产,可以降低90%的中间成本。 即便是完全利用工厂店的闲置产能提供生产,黄太吉难道打算完全免费为第三方提供生产服务? 况且目前平台上的品牌仍以正餐为主,很难完全利用闲置产能,黄太吉要自付房租和人工成本?对于位于商业中心成本高昂的工厂店,免费提供生产服务并不现实。 就算第三方品牌不用负担工厂店的租金和人工成本,还有自身中央厨房对应的成本、平台成本和物流成本,这些黄太吉是如何帮第三方品牌节省的?降低90%中间成本几无可能。 第五、风险可控性多大? 其他外卖平台之所以没有直接涉足外卖产品生产,是因为一旦涉及生产环节,无法避免会变成重资产模式。 黄太吉工厂店的租金成本、设备成本、人工成本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一旦开始扩张规模,资金需求很大,但目前黄太吉尚未解决流量来源、营收模式尚未稳定,资金回笼缓慢,如此一来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极大。 半路出家的黄太吉,本身在餐饮运营管理上就不具备优势,外卖平台业务涉及营销、线上渠道、生产、配送众多环节,必然增加其经营管理上的风险,尤其是大规模扩张后的经营管理体系。 赫畅想打造的外卖航母先天就是不足的,其没有真正理解共享,没理解生态,也没理解餐饮供应链,更没理解真正的第三方意义和什么是孵化。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