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野心与终局」
知乎就是有公共区域的社区,而分答则是无公共区域的个人变现工具。工具走的是流量的路线,更多是短期的变现,是对流量的收割,那么怎样长期而持久的延续下去,怎样和先天具有流量、用户、又有内容的知乎、甚至是微博等竞争,是分答最大的问题。 四)知乎的盈利靠什么? 作为一个头部项目,知乎最大的不确定性仍然是赢利点,我不认为目前的值乎、知乎Live 等产品能支撑知乎的 10 亿美元估值。 虽然周源强调的是知识分享,但不得不承认,目前知乎上的很多内容最多算是轻知识,就是那种让人感觉到自己好像在变好,但实际有没有卵用并不一定的那类。 很多真正需要学习的知识,更像是上课,是要付出努力和汗水的,是反人性的。 知乎Live 目前的很多内容最多叫做“分享”,而不是“课程”。但是真正能持久盈利,且能赚钱的,都是课程,尤其是应试教育。这还是因为学习是有部分反人性的因素存在,大多数人学习都需要被督促,被强迫。 所以,考研培训、四六级培训、出国考试培训、公务员培训、IT 职业培训等,这类的教育课程才是市面上最长久而可持续盈利的(K12 除外,因为 K12 的用户和付费是两个群体,所以例外)。 这些培训的共同点是: 1)有明确时间节点和里程碑事件 2)培训质量和结果可量化 3)明确的利益结果导向 所以,如果知乎真的想凭借 Live 产品持久盈利下去,我会建议从目前的“分享”类别中,分离出一条应试教育课程的路线。不然,“分享”也一样是收割流量的行为,哪怕知乎的内容能够源源不断吸引流量,付费用户的完成率和复够率长期来说也一定是有问题的。 当然,除了知识付费,另外知乎应该做却一直没做好的一点就是广告。 所有的社区,尤其是信息流型的产品的主要盈利方式从来都是广告。怎样不损害用户体验,又能做好广告是知乎最重要的一步。比如朋友圈广告,就很好的从损害用户体验,变为了让人期待的产品的一部分。 (互联网经济的主循环) 五)知乎的终局是什么? 我在 暗流涌动的互联网世界 这篇文章中曾经引用过上图,这张图讲述了互联网经济的主循环。 看到徐新投资知乎的消息以后,我突然想到了去年同期华创资本吴海燕主导的对“什么值得买”的投资。我觉得这两个案例在本质上有很多共同点。 正如徐新在知乎上的回答中所提到的:
不论知乎、还是什么值得买,在互联网经济的主循环那张图中,都位于“该买什么”的位置(不只是买实体商品,也可能是买虚拟服务),这就是内容作为入口的价值。 比如,我现在买任何东西,都会下意识的去知乎搜一下有没有什么推荐。当然,“什么值得买”还提供了链接,可以同时解决“哪里去买”这个问题,就更加的有价值,这应该也是知乎可以探索的方向。 但不管怎么说,目前市场上的电商巨头们最缺的都是“该买什么”这一点。甚至可以说,看内容选产品这个行为,可能会最终复刻人们线下“逛”这个字的精髓。那么同样投资了京东的徐新,是否能牵线让知乎和京东在内容和电商的结合中有更多的合作呢?这会是我特别期待的事情。 最后,再说远些,开个脑洞。 周源在“你如何看待 Google 搜索组更名为'知识集团'?”这个问题下,回答说:
如果真的如周源所说,数据、信息、知识是递进关系,那么百度与知乎,是否也是一种递进关系?从信息的搜索,到知识的搜索,在未来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内,又会发生什么? 不论如何。要实现这些愿景,无疑,这次的融资应该花更多的钱在升级团队上。十亿美金的估值是开启新阶段的标志,如果运气足够好,通往百亿美金的路也还在前方。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