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业者巴菲特的启示:当我们说内容创业时,我们在说什么?
很多基于互联网的成功内容创业者,都采取了类似 Google 的模式,虽然在形式上不尽相同,比如像奈飞、爱奇艺这样的在线视频网站,它们要持续成功,就必须开启视频消费者和视频生产者的良性促进,更多的、更有粘性和付费意愿的用户,能让网站更容易将合作或自创的视频内容分发出去,从而吸引更多的内容,相反,更多的内容也更容易吸引到新用户、并提高用户的粘性;同时,随着用户行为的增加,网站在选择和创造更好的内容方面,也将掌握更好的数据。 中国视频业这些年面临的叫好不叫座的状态,就在于它们未能开启这种良性促进,这种过程被太多的资本和背后的战略利益所打断和割裂,这不仅增加了内容的成本,而且由于哪家掌握的内容都不全面、却有相互不共享这些独家内容,从而导致用户也处于一种频繁迁徙之中。只有当资本变得更加理性,整个行业回归到用户体验与内容生产、分发和用户变现效率的竞争,才能构建这种相互促进。幸运的是,已经出现好转的迹象。 总的来说,尹生(微信公号:尹生价值观)对眼下红火的付费内容模式持观望态度,它绝对不会是字面上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即一手内容一手付费,也许我们应该像上面三位内容创业者的大拿那样,回到一个根本问题:为什么一个人会需要内容? 巴菲特团队创作内容是为了服务于他们自己的投资这一价值创造活动,彭博生产内容是为了满足投资界在激烈竞争之下对强有力生产工具的需求,而 Google 的创业者只是一些程序员,他们考虑的是用程序来将个人与信息连接起来,随时随地解决个人的认知问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 “如何看待罗辑思维” 这个问题,来为中国的付费内容创业者们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思考: 就拿目前中国在付费内容这块比较成功的罗辑思维来说,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较好回答了这个问题: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