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咪蒙们,免费的毒药,付费的春药
通俗小说,该有通俗小说的样子网络作家的代表人物唐家三少说,「我们所说的网络文学其实是通俗文学或者是类型文学,而传统文学一般都是指严肃文学。严肃文学更多是知识性、教育性,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东西。 我给通俗文学的定位是在大众紧张的生活学习之余,给大家带来一些最廉价精神享受的东西,而严肃文学会对你产生各方面的影响和帮助,两者的创作方向不同、与读者的关系不同。 通俗文学的销量哪怕是严肃文学的 100 倍,它也永远无法取代严肃文学的作用。」 每一种内容产品都有自己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功能。这是一个生态,而非一亩田地。 咪蒙所创作的,不就是一种面向通俗大众的一种内容么?那么拿她的内容,其它严肃内容比较,未免不合适。 内容快餐就是快餐,而做得好的快餐,可以形成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巨头。但如果你的目标进入米其林,那就不要和快餐比。 两者都是胜利,只是,是不同的胜利。 如今付费的,是「非文学」内容网络文学的「付费模式」,告诉了你我,用户愿意为内容付费,而且有能力付费。关键是,有没有人创造出这样的模式。 现在,起点中文网以及它的后来者,已经创造了「互联网付费文学类内容产品」。 现在的「得到」、「知乎 Live」、「分答」等等,正在创造这「互联网付费非文学类产品」。——既然并非文学,那么它的载体就可以脱离文字,构成更多的形式。 这个标准正在创造中。 但是它的特质,和网络文学一样:全民阅读,全民参与。比如知乎 Live 的听众,可以对内容进行点评,而且如果觉得不满,会在知乎上直接表达。 什么都要爽网络新生代的数量逐渐增多,他们用最新流行的渠道接收内容,而这些渠道的特性,反过来会影响内容的塑造。毕竟: 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内容。 有什么样的用户就有什么样的产品。 有什么样的粉丝就有什么样的明星。 现在「小鲜肉」正在被批评。他们,不也是新渠道下的新内容? 这个时代,可能什么都想要爽。 让我想起大张伟的《倍儿爽》:
题图来自 Matthew Kressel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