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波知识付费:一个机会,两种能力,三个要点
但现在,形势却出现了很多变化。简而言之,在社会化的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和分发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分布式”的情况,每一个用户个体都在这个时代被“赋能”,人们也越来越依赖于朋友圈、群组、知乎等社会化媒体来获取信息,而不再一味依赖于“核心渠道”。 换句话讲,原有的“核心渠道”,价值正在不断被削弱,就像现在看电视新闻和看门户网站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是一样的道理。于是,这样的背景下,很多时候能否撬动大量用户为你背书,才会成为成败与否的关键。 举两个小例子。 其一,我去年出版了一本书《运营之光》(请注意,增补了 7 万字的《运营之光2.0》正在接受预订,京东可购),上市之初其实我并没有特别想要说去做多么大的推广动作,基本就是在三节课和我个人的微信公号发了一篇公告,除此以外什么事都没做。但公号发文几天后,出版社就来跟我说,这本书在京东上的预售在短短几天内已经达到了数千本,引起了京东官方的高度关注,于是决定要给更多资源,加强这本书的推荐和售卖的力度; 其二,《大圣归来》,一部众所周知爆款的电影,也是类似的逻辑,最早院线排片极少,但上映后引发如潮好评和呼吁,无数人呼吁给它更多排片,于是导致院线不得不加大排片,最终成为一部爆款。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你都会发现,我们与中心渠道间的关系被翻转了——我们可以先从一种分布式的环境里达成某种效果,再回来反推原本的核心渠道向我们发生倾斜。 换句话讲,过去的时代,“核心渠道”拥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它就在那里,你要么想办法占有它,要么就错过它。但今天,你有了第三种选择:如果你能撬动用户的力量,你也许可以让自己就成为一个高势能的中心节点,甚至以此去影响到很多原本的“核心渠道”向你靠拢。 因而,这一波浪潮中,我认为,有能力去“撬动’用户’的力量”的内容机构必然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但相反,如果你作为一个内容机构,现在还高度依赖于某些“核心渠道”的话(例如一个仍然还依赖于传统发行的出版社,或者一个还在高度依赖于渠道广告投放的培训机构),你很容易变得越来越难受。要么就是你占有渠道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就像百度广告费用年年都在水涨船高),要么就是你正在依赖的这个渠道指不定哪天突然就不好使了。 以上,算是回答了第二个问题。 三、如何抓住这波“知识付费”的机会?到底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条件,或者说需要做对哪些事,才能抓住这波“内容付费”的机会? 其实上面第二个问题已经隐隐给出了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方向:内容产品化和运营,将会是这一波“内容付费”浪潮中至关重要的两种能力。下面我会分别展开来具体讲讲。 所谓的内容产品化,说起来轻松,其实真的还挺不容易的。我理解的“内容产品化”应该是:把内容当做一个你跟用户互动的手段,通过内容带给用户某种特定的体验,或帮助用户实现特定的目的。 这当中,用户在观看体验你内容的每一个环节需要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都是需要你来控制和影响的,而绝对不是一个视频放上去,你爱看不看这样的感觉。设计一个内容产品要考虑的东西其实非常非常多,我挑三个最重要的说。 1、考虑用户的预期第一是要考虑用户的预期,这个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付费意愿。 就我的感受来说,可能两种内容型产品用户是特别愿意付费的,一是“帮你节省时间或成本类”的(至少是看起来节省了时间),比如说看一本书要 3 天,一个人花 20 分钟给你把这本书最精华的部分讲清楚了;比如说李翔商业内参或当年徐达内老师的《媒体札记》这种,一个巨牛逼的人帮你把最新的资讯都看了一遍,挑着最有价值的给你说。 另一种,就是各种“实现理想自我”型的了,各种跟学习、成长、技能习得相关的东西都算,现在最常见的付费内容产品基本都跟这个相关,就不解释了。 2、考虑用户的学习体验路径第二是要考虑用户的学习体验路径设计,这个决定了用户最终使用这个产品可能得到的价值感。 就我们在三节课的经验看来,大一点讲,最常见的学习体验路径设计逻辑有两种。第一种逻辑可能就是上来先给你推一些容易的东西,让你看完学完就觉得自己会了,马上得到一个正反馈,这样用户就有了继续想往下走的动力。然后,往后难度逐级提升,整个过程类似于爬坡一样。 第二种逻辑就是上来给你一个真实的现象,或者真实的问题,是离你的生活场景非常近的,但这个现象和问题你一定解决不了,你经过了大量的思考也发现解决不了,也知道这个问题解决过后会很有价值,于是你就有非常强烈的动机想学习一下解决的方法,这样开始进入到课程中,跟着你的操作步骤来,直到最后问题得到解决。 如上两种学习体验设计逻辑,都特别容易让用户在一开始就有较强动机往下走,且到了最后得到的价值感也还会比较不错。 3、思考学习过程中的交互逻辑第三则是要思考学习过程中的交互逻辑,这个决定了用户的学习完成率和过程中的学习体验。 简而言之,“在线学习”本身也是需要互动的,假如只是你一味单向输出,那整个学习过程对于用户来说可能会是非常单调乏味的。因此,你可能需要一些交互节点和过程来确保用户更愿意往下走,以及确保用户在走的过程中可以尽可能体验良好。当然,交互逻辑的设计也需要依托于现有工具来考虑,所以为了让交互逻辑尽可能良好,三节课才不得不自己开发了一套在线教室…… 下面可以用三节课的课程产品来举个例子,看看我们的交互逻辑是如何设计的(我们前两天提到的三节课的课程完成率已经可以高达60%以上,其实也跟这套逻辑紧密相关): 首先,我们会在用户开始学习课程视频之前,让他们先去阅读一些相关材料,然后思考几个问题。 然后,每个知识点都被切割为 15 分钟以内的视频。 再然后,每一小节讲完后,都会有相关的知识总结和作业。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