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平台、装平板、放卫星,共享单车的钱都烧得没边儿了
共享单车下半场?一切竞争也都变味了 其实,共享单车的“上半场”还没结束。 随着ofo的“上天级”烧钱,共享单车企业之间的战争越来越像是一场冷战了——它不关乎用户,不关乎骑行,不关于体验,更多的是为了对共享单车彼此企业的震慑与威吓,对VC和BAT的讨好与献媚。 尽管这样的拼命烧钱在团购、网约车和外卖大战的时候都体验过,但还是第一次见到像共享单车这样几乎完全不在意用户体验的烧钱方法。 不过想想也是,共享单车说到底是一件门槛低的事情,除了坏车之外各家的体验早就已经差不多了。而且每次骑行 5 毛 1 元的客单价补贴也根本没什么意义。红包车对用户的补贴几乎可以说已经把客单价降到了负数,但除了养了一群薅羊毛的单车红包猎手之外,好像也没让市场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仿佛上世纪的两个超级大国——找不到合适的战场也不敢短兵相接,只能在隔空军备和互相喊话的道路上越走越歪。 那么,什么时候“冷战”会结束呢?小蓝单车的李刚谈到两个观点—— 2017 年下半年坏车回收可能是拐点, 2018 年商业模式是另一拐点。 如果将这两个对运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拐点作为共享单车下半场的标志。那么共享单车的上半场比拼的就压根不是什么体验和市场占有率,而是谁能融到更多的钱让自己克服这两道槛。 换句话说,尽管听起来非常不合理,但在现阶段能用最低的宣传成本,换来最大的声势的共享单车公司就是一家“好公司”。 可投资人也不是真傻……如果共享单车企业用资本的钱再这么不得要领的烧下去,那么下半场到来的时机可能会更早一些。随着资本站队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化,背后资本极有可能迫使整个市场尽快形成垄断局面。 毕竟对于投资人来说,有多少品牌加盟摩拜的朋友圈不重要,ofo和九天微星的卫星能否真上天不重要,小蓝单车的智能中控损毁率有多高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几年后可不能再让用户免费骑车了。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