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聚合内容到聚合人:对“圈子”的思考
比较典型的如“美柚”,“美柚”本身是一个工具产品,用完即走,但却具备形成圈子的条件:一是存在大量年轻或备孕的女性;二是用户在美柚上留下了大量的能够用以匹配圈子的信息。所以美柚推出圈子便是件顺其自然还能提升粘性的事情。 这也是大多数成功的圈子,如订阅号、贴吧、豆瓣小组,都不是独立创建的,而是依托于大平台建立的原因。 五、圈子的过渡态:“临时圈子”上文对圈子作了定义——“共同依赖的群体”。 “依赖”是一种长期的行为,但以人有限的精力,能“依赖”的事物是少的,能加入的圈子也很有限。 想想我们下过那么多App,关注那么多公众号,经常使用的能有多少呢? 另一方面,人们生活那么丰富,碰到好多问题,短暂地需要好多东西——购物的时候想查攻略,失恋的时候想谈谈心……这些内容并不会长期依赖,却又短暂需要,这就是临时圈子。 1. 临时圈子的产品形态临时圈子其实并非圈子,它是为了短暂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具备更强工具属性:圈子是“共同依赖的群体”,临时圈子就是“共同特征的信息”:
这些产品同样活跃在互联网中,为对共同特征不同程度依赖的人群服务。 2. 临时圈子的产品特征1)能预测圈子的主题 临时圈子是短暂地满足用户需求,而若这种“短暂地满足”成了“长期的习惯”,便形成了依赖——形成圈子的要素。 比如可以通过用户高频搜索的内容,寻找潜在的内容圈;通过用户用户高频谈论的话题,来预测潜在的社区圈。 2)能过渡产品形态 在实际产品演变中,临时圈子也成为衔接圈子状态的重要一环。 大方面看,搜索引擎催生了媒体网站,聊天室催生了QQ群;小方面看,即刻的“圈子”,是在“话题”功能上改造,而“聊天室”又是在“圈子”的基础上构建。 3)覆盖更多人群 对共同特征深度依赖的人数,远少于临时需要一下的人数,这让临时圈子能覆盖更多的用户群;并且对用户来说,加入任何形式的圈子都有心理压力(因为要签订信息约定),而使用临时圈子负担小得多,能满足那一刻的需求就好。 3. 小结一下应该为我们的产品,设立什么样的临时圈子,其基本逻辑与圈子相同——由用户对共同特征的依赖程度决定。错误的预估只会带来错误的使用。 比如各类兴趣QQ群,大多数用户一加入就设置免打扰,此时这个群便不再是一个社交圈,而是一个聊天室——只有我想聊的时候我才聊——这是用户为这QQ群找到的新定位。 六、移动时代的圈子上文聊了圈子形成的条件,简单的说就是哪个产品能更精准的“聚合合适人群”,就能发展“圈子”。 在Web时代,这种聚合通过“搜索引擎”完成——搜索相同关键字的人就是同一个人群,这带来了博客、贴吧、论坛的繁荣;但他们在移动时代,都因为搜索引擎的式微而衰落。 那么,移动时代的圈子在哪呢? 桌面是一级入口,头部的圈子是App 手机桌面的App移动时代最快捷访问内容的渠道,这样头部的入口,被头部的圈子占领是显而易见的。 头部的内容圈如“头条”、“斗鱼”、“抖音”,头部的社区圈如“知乎”、“小红书”、“马蜂窝”,他们就是Web时代媒体网站和论坛,在移动端的呈现。 它们有大量的用户,所以也舍得做巨大的投入,不仅能支撑App的开发和运营,还能通过大量的广告投放来聚合合适的人群,占领用户的心智。 头部App是二级入口,长尾圈子是小博客/小社区 长尾圈子的依托于更精准而细分的流量,在移动时代就来源于头部App。因为大家越来越习惯在小红书搜索美妆穿搭、在微信搜索文章、在知乎搜索想法,这都为长尾圈子创造了条件;所以B站能形成“手办圈”,小红书能形成“油皮护肤圈”,豆瓣能形成“影视圈”等,都是可预见的。 长尾圈子的另一个特征是——无法作巨大投入,所以无法成为App,需要更低门槛的建立方式;而“订阅号”、“微信圈子”就是“头部App”为普通用户提供的“低门槛建站工具”,同样为长尾圈子创造了条件(当然不排除小众的愿意成为App的圈子,但处境可能艰难)。 目前而言,长尾内容圈的分布已比较稳定,而长尾社区圈也在逐渐被开发出来;是微信通过“微信圈子”在长尾社区圈复制订阅号在内容圈的成功,还是更多头部App出来争夺用户,可能就是这几年的变化。 小结一下 “圈子”类产品其实是一种非常常规的产品结构,只不过随着用户习惯变迁,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 这类产品规律还是好找寻的:
——这正是去年“圈子”层出不穷的原因。 七、“圈子”这个产品回到产品上的“圈子”,特指圈子种类中的“社区圈”,以“即刻”、“微信圈子”为典型;在上文中已有不少说明,下文将再对这种产品形态做更具体的讨论。 1. 为什么去年“圈子”产品不断涌现上文提到,圈子产生的基本条件在于:有一群对共同特征存在依赖的用户,这是随着内容圈发展的历史的必然;而这一条件的逐渐成熟,正是去年圈子不断涌现的原因。 另一方面,主流兴趣社区在去年已成型:知乎、小红书等都经历了18年的大发展,占据了“知识分享”、“女性”等主流兴趣领域,但用户激增导致用户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大。单一的社区氛围无法支撑如此体量的用户,常规的运营手段也无法面面俱到。与社区主流文化之间的存在差异的边缘用户开始流失,而能填补这种差异性的办法,目前来看就是圈子,这种古老的论坛子版块的逻辑,成了新晋内容社区的抓手。 2. “圈子”能起到什么作用细分社区,让小众文化用户能够找到“栖身之所” 比如一个热爱手绘的女生在小红书分享自己的画作,但在以美妆穿搭为主流的文化中,这样的分享并不会得到充足的反馈,但如若存在一个“手绘圈”,她的画作便可以得到同好的认可。 产生更轻量和生活化的讨论,带来更高的社区活跃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