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独角兽 Razer 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在不同的人眼中,Razer 的产品有着不同的定位。 在追求时髦的用户者看来,或许就是自定义五颜六色炫光的“灯厂”,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是在大众化和小众之间能实现某种平衡的产品,在游戏家看来,或许就是超高 DPI、多自定义键、根据掌型进行装卸调整的专业设备。 在今年年初获得一家中国公司7500万美元的 C 轮投资后,Razer 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5亿美元,投资公告显示,Razer 在截止当年12月31日的2014财年收入为3.15亿美元,2014年10月到2015年9月的收入为3.1亿美元。 在 Razer 的产品确立了自己的产品风格并牢牢地占据了自己的用户市场群体之后,问题随之而来,即使把产品设计提高并落实到无以复加的程度。键鼠生意究竟的市场究竟有多大?当年投资人盘问陈民亮的问题此时再度逼现出来。 让我们来看看罗技的情况。 截止今年3月31日的2016财年中,罗技的收入达到了20.18亿美元,其中,指针设备(Pointing Devices)及键鼠套装(Keyboards & Combos)的营收占据了总收入的约45.6%,而包括游戏鼠标、键盘、耳机等在内的游戏(Gaming)设备收入为2.45亿美元。 现在,这家创建于1981年的瑞士公司的市值大约在27亿美元左右。 如果一家公司的产品线仅仅只有鼠标和键盘的话,或许它就会像陷入像罗技那样颇为讽刺性的局面,2008年当宣布制造出第10亿只鼠标时,这家公司的估价比一年前最高峰时已经跌去了六成有余。 无论键鼠外设业务再怎么做,Razer 在罗技身上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天花板。2007年的时候, 这家公司面临着新的抉择。 “当时我们品牌已经做得蛮强了,我们当时有一个 meeting,我们都去印尼的一个小岛,我就说我们要看我们未来的 strategy。我说我们有三个 option。”陈明亮回忆道。 第一,继续做外设,做一个比罗技更大的外设公司;第二,听上去颇为疯狂, 陈民亮设想 Razer 成为类似于维珍(Virgin)那样的公司,通过品牌影响力推动产品线扩展到方方面面。 第三个选择,陈民亮说那是“最 exciting 也是最难的”,就是成长为苹果那样的公司。 设计的另一种意义Razer 选择了最难的那一部分,它决定不再只是做鼠标与键盘。 “你要做软件硬件合体的公司,我觉得你本身要非常霸道,硬件那面有自己的看法,软件那面有自己的看法,要把它们全都合并在一起,it's difficult part。”陈民亮说。 当投资人不可避免地问及 Razer 的竞争对手是谁的时候,陈民亮总会毫不犹豫地将苹果当做最大的潜在竞争者。但是,在他看来,苹果对游戏市场并没有那么在意,而这恰恰是 Razer 的机遇。 印尼的会议之后,Razer 开始投入到了软件开发中去,对战平台 Razer Arena、游戏管理软件 Razer Cortex、云同步软件 RAZER SYNAPSE 及游戏语音软件 Razer Comms 等软件的注册用户如今达到了1150万。 与游戏外设与软件相比,对 Razer 这家公司更重要最具决定性的是它做出的推出游戏笔记本的决策。 事实上,与其说这是公司的决策,毋宁说这是陈民亮一个人的决定。 当时,陈民亮一直在用戴尔的外星人笔记本,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他发现这款笔记本越用越不顺手,并不是他理想中的游戏笔记本。他找到很多厂家,希望他们设计出一款理想中的游戏笔记本。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