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资讯的“野心”: 全网内容入口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i黑马分析,未来中国的移动新媒体主流将会形成两个方向:一个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订阅,具有强大的粉丝粘性;另一个则是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这种兴趣推荐新闻应用,能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自己最关心的新闻资讯。 这意味着,虽然一点资讯首创了兴趣引擎,并改版推出了应用号,但在移动新媒体这一市场领域,竞争主体未来也会趋于同质化。 一点资讯如何与今日头条们赛跑? 在一点资讯投资方、小米公司副总裁陈彤看来,“一点资讯是做搜索起家的,已经把这块基础和优势发挥出来,用到产品上。另外,小米在整个渠道上对他们也有一定的支持。整个团队也是非常强的,有门户多年运营的经验,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与‘今日头条’相比,陈彤认为基于“个人兴趣”的定制,是一点资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大的优势,这也是小米选择投资一点资讯的重要原因。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也足够养活两家以上的这样的产品。”陈彤分析称。 在知乎一篇文章启发下,李亚则用“百度+今日头条”概述了一点资讯的的模式,“我感觉可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描述,它确实是这样的,虽然在产品功能和体验上我们还要持续打磨及优化。” 对于郑朝晖来讲,一点资讯产品和技术的未来方向是全网化和基于兴趣引擎的进一步创新。 “应用号便是我们全网化的产品落地,当你打开一点资讯的应用号,就会发现上百个应用,未来会有更多的第三方应用入驻,我们已经和新闻阅读器渐行渐远。” “另一方面,基于‘兴趣引擎’技术内核的进一步创新则在于‘人机问答’,即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智能双向互动,此项技术我们已经申请了国际专利,机器会在合适的时间向合适的用户提出合适的问题,而用户的回答则帮助兴趣引擎完善用户的兴趣图谱,并同时改进用户的信息流质量。”郑朝晖介绍。 根据郑的表述,假设用户想要了解他感兴趣的内容,不管是视频、音频、新闻还是非时效性的内容,它都需要一个入口。而一点资讯的使命就是做成这个入口,并集合算法的智能去拓展,以及用户的主动参与这两者。 “除了应用号,我们还有很多跟应用号同步推进的全网化的东西,比如全网化的路径。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位体育爱好者,你可以订阅一支球队的名字,你会发现他有视频、问答等很多的组合。这些智能化的东西,与竞品比起来,是差异化的。我们实际上是在用差异化和持续创新来超越。”他进一步说明。 这也许可以理解郑朝晖所言“一点资讯应用号的竞争对手不会是微信,而更应像搜索引擎。” 明确了竞争方向,又该如何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以优质内容吸引用户,这是关键。 郑朝晖称,即使未来会引入广告,也是以优质内容驱动的优质广告模式,进而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 这就是一点资讯主打的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一点资讯的变现从去年开始陆续展开。 郑朝晖认为,一点资讯基于兴趣引擎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够绘成相对全面的用户画像,这样的画像对用户的了解,已经相对充分了。 “以这个作为基础,广告的技术,营销的合作经验,能够让我们带给客户更好的变现,我们能够卖出更好的CPM价格,对这个,我们是信心非常强的。”他对i黑马表示。 挑战重重 根据2016年初TalkingData报告,2015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为12.8亿,其中,移动新闻资讯用户规模已达9亿,在移动端渗透率为70.3%。 这意味着,移动新媒体端的争夺战必将愈演愈烈。 尤其是,对于一点资讯来说,剑指“移动全网内容入口”,挑战更是空前。 移动互联时代,得入口者得天下。 入口之争的核心在于,比拼用户规模,打开频次。 入口是用户使用移动设备时应用最频繁的途径,它体现用户的行为习惯和需求特征,所以占据了入口,无疑拥有了大量的潜在用户群。 值得注意的是,占据入口,既可以是前提,也可以是结果。 而一点资讯目前的状态,是在争取这个入口的过程中。 它不像百度那样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用户群,已经占得先机,而是以后来居上的斗志,孜孜以求,希望从内容品质极致化为切入口,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 这是一点资讯面临的挑战。 但主要的挑战,来自一点资讯自己。 这又要回归到这个兴趣引擎+应用号平台。兴趣引擎+应用号这一创新组合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根据郑朝晖的分析,一点资讯应用号推出后,如何打磨好自带的垂直内容子APP体验,并吸引优质第三方APP入驻,一点资讯的团队正为之努力。 另外,一点资讯虽然在沿着兴趣引擎大方向做产品技术的持续快速创新,但是,目前兴趣引擎的思想只实施了不到1/4,而郑朝晖的要求是,极致执行。 可以想象,极致化,是一点资讯应对挑战的筹码。不过这个极致化仍然是进行时。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和丽伟,i黑马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iheima)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延伸阅读: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