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之后O2O投资五字诀:深、重、材、链、功
对于投资快方送药,天图资本合伙人李康林表示,“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是,除了资本的长期输血外,企业自身必须是一个健康的基体,要考虑企业的现金流来源,为消费者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后,要考虑怎么收回成本,才能保证项目长期的运营下去。”快方送药从供应端切入,通过药品差价来Cover一小时配送成本,随着订单量的增多和客单价的提升,快方送药是能达到盈利的。所以,从快方送药来看,想做好一小时送药这件事,还是要做深做透,做自建直营药仓。 出行领域投资趋势:要么细分,要么完善产业链 品途商业评论出行记者 皮擦擦 2015年,共享经济大背景下,滴滴出行和Uber经历了一轮烧钱大战,在短途出行领域风生水起。在城市长途出行中,也诞生了一批共享巴士服务的公司,比如考拉班车、PP大巴、嘟嘟巴士、嗒嗒巴士等。考拉班车在上线半年后被迫并入滴滴,究其原因,一是资本寒冬导致投资人出手谨慎;第二是因为巨头滴滴也涉足巴士出行,投资人并不看好考拉班车等后起之秀能赢得这部分领域的战争。 但是在2016年开始后,巴士出行服务却迅速有了气色:2月份,深圳的嗒嗒巴士获得纳川股份1.28亿元的战略投资;5月,嘟嘟巴士也获得了彩虹精化领投、国信基金等机构跟投的1亿元B轮融资。 嗒嗒巴士在去年9月完成B轮融资的时候,投资人明确表示,“一是嗒嗒巴士不同于产品覆盖整个出行大领域的公司,而是专注于细分领域,拥有线下巴士资源与运营经验。二是这个行业处于资本价值评估的风口,投资团队认为嗒嗒巴士项目的估值在未来还有较大的增值空间。”可以看出,在资本寒冬里,投资人的投资思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市场不再会单纯盲目地关注平台的规模和用户量,而会把关注点更多地转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资金正流向问题。 近期还值得关注的一个点是,汽车公司及未来将进入汽车领域的科技公司纷纷投资布局。除了前段时间苹果10亿美元投资滴滴出行外,通用汽车投资了Lyft,谷歌和丰田投资了Uber,大众投资了Gett,吉利投资了曹操,乐视投资了易到用车。随着汽车市场的饱和,汽车公司通过布局出行领域,一方面能增加新车销量,一方面也可以趁机切入后市场。 由此可见,出行领域的投资要么是汽车公司为了完善自己产业链的行为,要么就是看好那些在更细分的领域耕耘,不再一味地扩大平台规模和用户量,而是能让投资人看到盈利能力的公司了。 结语 资本或许有狂热到丧失理智的时间段,但资本比谁都“精明”。综合来看上述行业投资趋势不难发现:冷静下来的资本,已经不再沉溺于“讨巧”的模式,有深度、有内涵的项目纷纷获得了资本的认可。 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马云曾说过,当老太太都知道股市能赚钱的时候,千万别进。如今人人都知道互联网可以赚钱的时候,互联网的红利还剩多少?不要只看见陈欧用四年时间就将聚美推上了纽交所,却无视如今的聚美频频被唱衰的窘境! 华为如果不是在专利研发上投资巨大,又如何能将小米挤下国内智能手机销量第一的宝座?又如何敢起诉昔日智能手机的全球霸主——三星?轻模式的项目或许在前期可以跑得非常快,但企业若想获得长久,最后比的必然是“内功”。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