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http://www.0888zz.com/)- 科技、建站、数据工具、云上网络、机器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创业热点 > 资本 > 正文

走,去把美国的中小高科技公司抓回来

发布时间:2016-09-25 02:46:10 所属栏目:资本 来源:i黑马
导读:国内火热的TMT、电商等领域,王煜全一概不看。他在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到美国去,投做硬科技的中小型科技创新公司。王煜全坚信,下一轮全球创新的浪潮来自美国的中小型科技

在航空航天领域,我们投资了美国XCOR航空航天公司。航天进中国不容易,因为美国政府限制出口。但航空没有限制,像我们投资了一家轻型飞机制造商,去年年初就拉它跟吉利谈成了合作,吉利已经战略投资了它两轮。我们也在帮它开拓中国市场。吉利战略投资完后犹豫要不要量产,因为中国低空不开放,感觉没有市场,我们就帮忙联系了沿海一些地方政府,反应都不错。

投资美国高科技公司有一个明显特点:要在估值拐点前两年投入。因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化至少需要5到8年甚至10年时间,一开始估值上升得很慢,一旦量产完成,拐点到来,估值就会迅速上去。我们要在拐点前两年投进去,帮它实现这个拐点。等它完成量产,打开全球市场后再投,它会贵很多,我的价值也会小很多。

很多人问我们投VC的哪一轮,我们不分轮。因为一个小公司,可能A轮就到拐点了,但一些大公司都F轮了还没到拐点。我不在乎它到底是哪轮,一般在产品研发接近完成的时候,我们就会和他们谈。

我们做的80%的事都不是VC的本业

中国想用好由这一轮创新浪潮产生的话语权,不容易。

第一得找得到这些中小科技公司。它们散落在各地,不在硅谷,也不参加路演。我们怎么找?一方面可以使用Frost & Sullivan的数据库和全球2000位分析师、咨询师资源。另外我们自己在绘制全球科技产业地图。慢慢心里就有数了,知道这个高校在哪方面领先,谁是顶尖高手,什么是科技发展的未来。我们还要在全球招募100个科研专家,和我们一起看全球科研进展。

第二你得熟悉他的语境,顺畅沟通。中美双方的背景和想法很不一样,来自两个国家的企业在谈判时,有大量潜台词。中国人比较强调市场,就想着让人赶紧把专利交出来,赶紧生产赶紧卖,甚至说,你能不能明天给我,我后天就生产。但美国小公司特别关心知识产权,因为这是它的命脉,它被侵权的话基本就死了。所以绝对不能低估美国小公司的知识产权诉求。

如果你不能打消对方的顾虑,那他根本就不敢给你。

第三,中国企业家要积极走出去跟他们谈,你的优势在于你来自中国,从这点上说,你比美国VC更有优势。

这三点在具体落地时也会碰到各种问题,包括怎么在地方落地,怎么寻求地方政府支持,中国基金怎么配合融资等等。

我们原来设想在国内找一个理想的合作伙伴,全都委托给他,我们就可以放手不管了。但后来发现找不到,那你就得分解任务,谁帮你融资,谁负责落地生产,谁解决市场问题。

这事儿看着简单,但没5到8年孵化不出来。有人说,美国科技那么领先,拿到中国一宣传,还不好对接合作伙伴吗?

文化背景不一样,很多事都不相同。

比如,我们有一个医疗器械的项目注册要定类别。医疗器械分三类,三类医疗器械是植入人体的,也是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如果被定为三类,那引入国内就要花更长时间。这个项目我们在国际上都被定为二类,但国内一直把我们定为三类,一直也没人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也没看到什么相关规定。后来问了好多人才知道:进口医疗器械一律都按三类分。

走,去把美国的中小高科技公司抓回来

王煜全(受访者供图)

这种事特别多,你只有在行业里混久了才能“悟”出来。

美国人对我们做的事是认可的,《福布斯》报道过我们,认为我们在搭建中美科技企业的桥梁。他们觉得这不是VC干的事。

其实海银做的80%的事都不是VC的本业。我们1/4时间做全球市场研究,1/4时间在中国做宣传,1/4时间帮企业在中国对接,剩下的时间才做点VC的本业。每个企业来中国,我们都义务帮他做PR,对接投资人,对接中国企业家。

我们也在给中国的创投人士做培训,教大家怎么进行国际合作。但有些中国企业往往直接说,你不用跟我分析过程和方法,就说这企业是不是特好,能不能投?这就有点急功近利了。

[本文作者石慧,i黑马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iheima)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