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打脸:上榜福布斯的中国顶级投资人,都投错了哪些公司?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文丨霍超 前不久福布斯公布了 2017 全球最佳投资人百强榜,其中共计 11 名中国投资人上榜。上榜的这些大佬早已声名赫赫,经手的案例不乏老牌BAT以及新晋独角兽,无限风光在顶峰。 以此次华人排名中最靠前的沈南鹏为例,除了自己创立的携程已经改变了国内旅行环境之外,他还代表红杉投资了京东、大疆、微博、 360 等著名公司,VC的圈子里有句玩笑话:沈南鹏买下了半个中国互联网。 即使这次在《福布斯》上排名稍微靠后的朱啸虎,也通过滴滴、映客、ofo、饿了么等经典案例押中了一大批独角兽。凭借着毒辣的眼光和爆棚的运气,朱啸虎在圈内也有个外号——独角兽捕手。 关于VC光鲜的案例数不胜数,投资人们也总是毫不吝惜在各种讲演和报道中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以及叙述其中的波澜的过程。然而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失败的支撑,但是投资人对于自己失败的案例却通常讳莫如深,闭口不谈。 「大声宣扬好的,偷偷埋掉死的。」哈佛商学院的VC研究者 Shikhar Ghosh 如此评价投资人。 是的,好的公司我们都知道了,死掉的呢? 今天,《接招》就来扒一扒这些著名投资人另一面:那些失败的案例。 红杉中国沈南鹏 ( 2017 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最佳投资人 第 11 名 代表作 阿里巴巴) 遗憾项目:麦考林 投资时间: 2008 年 2 月 投资金额: 8000 万美元 失败原因: 2008 年 2 月,红杉资本斥资 8000 万美元收购部分麦考林股份,这是红杉在国内最大的单笔投资。 2010 年 10 月,麦考林赴美上市,成为「中国B2C第一股」,上市初期股价疯到 18 美元,被称为仙股。但2012- 1013 两年间,麦考林连续巨亏、濒临退市风险。 麦考林采用「线上+实体+邮购」三位一体的多渠道分销模式。随着中国电商的急剧发展,这种三条腿战略却相互牵制,受控于资本导致战略不清晰,丧失了核心竞争力,为未来埋下了「转型之困」的种子。业界对麦考林的关注度持续下降,长期巨亏让麦考林压力山大。 IDG资本李骁军 ( 2017 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最佳投资人 第 13 名 代表作 小米科技) 遗憾项目:耶客网 投资时间: 2012 年 2 月 投资额度:数百万美元 失败原因:「耶客」成立于 2009 年,最早业务为做App外包业务,因拿到凡客、优衣库、银泰网等客户订单而在业界小有名气。 2011 年「耶客」先后获得IDG、雷军本人及其创立的顺为基金,共计 683 万美元的投资。在外包业务巨亏,转型裁员的背景下,创始人张志坚把目光放在美食O2O领域。 2014 年 11 月烧饭饭APP诞生,主打厨师上门服务。虽然短期内烧饭饭积累了几十万用户,但却没有带来多少实际的盈利转换。并且创始团队本身也没想好具体的商业模式。张志坚认为实际上,吃饭是一个客观需求,而他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出明晰的盈利和可规模化扩张的商业模式。从「烧饭饭」来看,成熟明确的商业模式是决定上门O2O成败的关键。 在资本停止砸钱后,缺少商业支撑的烧饭饭最终选择了转型。 GGV童士豪 ( 2017 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最佳投资人 第 19 名 代表作 wish) 遗憾项目:凡客诚品 投资时间: 2008 年 8 月 投资金额: 3000 万美元 失败原因: 2009 年到 2010 年的两三年间,凡客的业绩连年翻番。与此同时多次拿到巨额融资,估值快速飙升。在 2010 年的业绩刺激下,凡客开始「大跃进」。但是凡客的成功来自于精准的营销,然而对产品的品质和设计的缺失成了凡客的拐点。 2011 年末,凡客的库存达到14. 45 亿元,总亏损近 6 亿元, 100 亿元的销售目标也只完成1/3。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凡客始终在做着清库存的重复工作。除了清库存,还有清人员。 2011 年,生产线、资金链紧绷、巨额库存积压这三座大山一齐向凡客压来,凡客开始走向衰落。 为了稳固现金流,凡客开始疯狂促销。凡客在那一年的网站上布满了「 29 元起」的广告,甚至还有「 9 元区」、「 10 元区」。凡客的形象顿时从曾经的「文艺范儿」、「精致白领」彻彻底底变成了「廉价货」。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