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2年把公司做到了行业第一 却被投资人3次踢出公司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文/金错刀频道山岚(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吴长江,曾经是一个很牛的老板! 上个世纪末开始创业的企业家,大多都不是安分守己的人,吴长江也不例外。1992年,大学毕业的他,亲自砸掉金饭碗,只身独闯广州,就是为了圆自己的“老板梦”! 他说,
敢于破釜沉舟的人,除非运气差到惨绝人寰,否则最后都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吴长江没有白折腾,从保安到身价过百万,只用了6年。 但他依然“老板心”不死,辞掉总经理的职位,1998年跟朋友合伙创立雷士照明,开始第二次创业。 当时,飞利浦、欧司朗、松下等跨国照明行业巨头已进入中国,在珠三角一带的照明企业已超过3000家,“雷士”刚一出生,就面临着“内忧外患”。 “渠道、诚信、品牌”无一不是“雷士”亟待攻克大难题。 令人不得不服的是,仅仅两年后,在吴长江的带领下,雷士照明的销售额就达到了7000万元。 2010年,雷士照明以25.18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入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位列行业第一。 雷士照明的迅速崛起,跟吴长江的一个性格有分不开的关系,那就是“义字当先”! 靠一个“义”字,他12年将产品做到行业第一产品质量有问题?全部召回! “义气”的吴长江,首先对产品和品牌很负责! 2000年,还处于幼年阶段的雷士照明发现,一批已经卖出的价值200多万元的产品发现了质量问题。 在面临召回产品赔钱还是卷钱跑路这种这生死攸关的问题时,吴长江做出来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决策:召回全部问题产品。 当时,还有有职工曾劝他把雷士商标抹去后再销售,却被他断然否决。 最后,“雷士”以净损失200多万元的代价,召回了所有不合格产品, 也是这一战,吴长江靠“义气”创立了在照明行业率先实行的产品召回制度,也让市场认识到雷士照明的“诚信”! 更为此后雷士照明能驰名全国乃至国际,打下了坚定的信誉基础。 自掏腰包,对经销商一言九鼎 十几年前的实体发展,起决定性因素的往往是渠道,雷士照明能够迅速崛起,跟他在行业内第一个推行专卖店模式,关系匪浅。 吴长江曾自曝:“我们刚开始创业时,当时一问做灯的,大家都说飞利浦,国内的牌子叫不出来。后来我就把专卖的模式引入到了照明行业,给经销商很大的补贴,一家就得两三万元。“ 为了获取经销商死心塌地的“追随”,吴长江往往对经销商们一言九鼎,甚至推崇把经销商当员工一样关怀和管理。他曾说过:
他的“义气”没有白费,逐渐有经销商主动找上门要求加盟,雷士的发展逐渐进入快速期。 主动稀释股份,换取创始人团队的稳定 企业逐步发展起来了,吴长江又做了一件看似非常“义气”的事情! 雷士照明创立最初,吴长江占45%股权,杜刚和胡永宏各占股27.5%。 吴长江并不是不知道股权结构的重要性,何况当时他的经济实力也远优于杜、胡二人,如果他要多出6万元占股51%,实在轻而易举。 但在吴长江的心里,控股权并不重要,兄弟情面、江湖义气才是第一位的,既然大家一起创业,就不能亏了兄弟。 所以后来,雷士照明逐步发展起来,当杜、胡二人不满吴长江的独断专行时,为了安抚兄弟,不伤和气,吴长江主动减持公司股权,将公司股份一分为三。 这种讲“义气”的做法,的确在短时间内维持了创业团队的稳定,保证了雷士照明的稳健发展。 公司成立第8年(2005年),雷士照明就成为了行业第一! 因一个义字,他沦为阶下囚但物极必反,当年他砸掉金饭碗准备南下前,原单位的老领导对他说:“小吴,你太理想化又太重义气,这样的性格是你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以后你若成功是性格使然,若栽跟头也是因为你的性格。” 一语成谶! 2005年之前,吴长江因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召集了一批兄弟,一手将雷士照明带起来,2005年之后,他却因为“义气”,被“兄弟”反复“插刀”。 当年为义气稀释掉的股份,最后却成了催命符! 2005年,雷士照明赚钱了,但这钱怎么用,创始团队却产生了分歧,吴要大干,胡、杜二人求稳,理念不同,双方在董事会上大吵了一架,可吴长江只拥有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他的话语权远低于胡、杜两人,一度被两人合力踢出公司。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