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雅”技术人眼中,容器与虚拟化的相爱相杀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不知是由于技术炒作还是资本市场的青睐,近年来以 Docker 为代表的容器化技术已掀起一股浪潮,甚至出现了不少 Docker 容器将替代虚拟化的声音,他们认为 Docker 容器技术将推动云计算行业下一场革命。 Docker是如何火遍整个行业的鉴于不少非技术出身的读者对 Docker 也许不太了解,这里借鉴公众号小黑羊的一篇文章,对 Docker 先做个简单科普: 生鲜市场有很多买东西的商贩(企业),他们需要一个库房(服务器)来存放和处理这些商品。 但是鱼呀、肉啊都需要低温才可以保鲜,所以得有制冷机(操作系统),主流的制冷机有 Windows 制冷机和 Linux 制冷机两种,配备了制冷机的库房就可以正常工作啦! 最初的冷库就是这个样子: 可是问题来了,各种库藏品都很矫情,它们对温度的要求不一致,放在一起还会串味儿,鸡腿变成了咸鱼口味,冰激凌有了小龙虾味儿。 有个叫 VMware 的泥瓦匠想了个办法,把库房隔成很多叫做“虚拟机”的小库房,每个房间放一个制冷机,这样就再也不怕串味儿,每个小房间的温度独立可控,鱼呀虾呀表示很Happy。 这就叫做冷库虚拟化技术。 原本是个挺完美的方案了,偏偏有人爱吹毛求疵瞎BB,比如老板就觉得每个隔间都要放制冷机太占地方而且又费电,总想着找点别的办法。 Linux制冷机厂商有一种“软隔离(LXC)”技术,把冷库分隔成叫做“容器”的小单间,但每个房间不需要单独安装制冷机,只要布些导冷管和温控阀门,这样看起来就达到目的了。 后来有人把“LXC”这种“软隔离”技术发扬光大,用一堆“GO”零件进行改装,可以大幅提高冷库的建设和改进速度,于是 Docker 横空出世了!Docker被业内称为容器管理引擎,其实它就是一套给冷库快速建“单间”和铺“导冷管”的装置。 所以,用 Docker 建的冷库是这样子滴: 和冷库虚拟化相比,冷库 Docker 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尝试并吹捧 Docker,于是有人跳出来说:Docker 技术简直会掀起冷藏行业下一代的革命,将彻底替代冷库虚拟化技术!这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Docker 浪潮”。 作为曾创下中国云计算行业单笔融资额最高记录的公司,青云的技术负责人,甘泉没有办法去忽略这件事,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把 Docker 更好地运用到云计算上。有人告诉他:“直接在青云上提供容器服务不就行了?”,然而在有“架构洁癖”的甘泉眼中,这实在太不“优雅”了,一个好的云服务怎能容忍随意拼凑! 于是在前不久 MSUP 麦思博主办的第 5 届全球软件案例研究峰会(Top100 Summit)上,青云 QingCloud 的 CTO 甘泉向现场观众讲述了自己是如何看待虚拟化与容器技术的,以及他眼中“优雅”的云服务架构。 云上部署容器未解决的问题在甘泉看来,容器技术固然拥有许多优势,然而要完全替代虚拟化,这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二者的特点非常的鲜明,就像镜子两面一样,这个的缺点正是那个的优点,因此容器和虚拟化一定是互补而不是替代关系。 甘泉表示,目前云服务市场的容器服务主要有两种部署方式:一种是在虚拟机上部署,一种是在物理机上部署,而两种部署各有利弊。 对于虚拟机的容器部署,甘泉认为
然而基于物理机的部署方式的缺点则更让人头疼,因为用户需要自己去管理存储和网络,而容器服务的存储和网络非常不成熟,很难满足企业用户的需要。 在甘泉看来,容器服务发展的瓶颈和所有的痛点都来自于,容器服务想要做底层的东西却又做不好,而底层基础设施平台的能力又直接决定应用运行时的质量,是决定应用能否成功、产生价值的核心因素。因此不解决这一问题,容器注定无法发挥最大优势。 如何解决?首先要优雅!事实上传统厂商对于容器和虚拟化问题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法都入不了甘泉的眼,用甘泉的话来说:不优雅。 在和雷锋网宅客频道谈及技术学习时,甘泉曾这样说过:
因此对于容器和虚拟化的问题上,甘泉依然坚持自己的“优雅技术观”:
一个追求优雅的技术人眼中看到这种拼凑的处理办法,就好比强迫症看到白色键盘缺了一个键,用黑色的来补,不能忍啊! 什么才是优雅的做法?甘泉心中其实早已有了答案。 甘泉认为,目前容器服务本身虽然在上层应用的构建与编排时非常强大,但在基础资源层的能力非常薄弱,搞不定存储和网络,因此首先青云实现了一个统一的网络和存储平台,也就是此前在青云Insight大会上展示过的 SDS 2.0 和 SDN 2.0 ,它们负责提供底层的存储和网络能力。(详见《青云 Insight 大会上晒技术,云计算服务有哪些新玩法?》)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