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零信任架构
一、零信任的诞生零信任的最早雏形源于2004年成立的耶利哥论坛(Jericho Forum ),其成立的使命正是为了定义无边界趋势下的网络安全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2010年,零信任这个术语正式出现,并指出所有的网络流量都是不可信的,这个时期专注于通过微隔离对网络进行细粒度的访问控制以便限制攻击者的横向移动。 以身份为基石的架构体系逐渐得到业界主流的认可。 2014年,Google基于内部项目BeyondCorp的研究成果,构建零信任架构。 2017年,Gartner将其自适应安全架构优化为持续自适应风险与信任评估构架。 二、零信任的定义零信任本质是以身份为基石的动态可信访问控制。它需要满足五个准则:
根据零信任的定义和准则,可以提取、凝练出四个要素:分别是(1)身份为基石,(2)业务安全访问,(3)持续信任评估,(4)动态访问控制。 三、零信任架构模型(一)以身份为基石
基于身份而非网络位置来构建访问控制体系,首先需要为网络中的人和设备赋予数字身份,将身份化的人和设备进行运行时组合构建访问主体,并为访问主体设定其所需的最小权限。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