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公司落网:十三年后,他们让独立音乐社区走到线下
在外人看来,这个产品的发展有点慢。十三年,300 多万的用户,在互联网时代并不是一个能引起注意的量级。但是落网又是一个任何事情都能依靠用户(或者说是粉丝)自发力量完成的存在,胡建国并不认为这样的步调是慢的,文化是需要沉淀的,需要时间,相比用户数和公司的体量,他更看重是否能把落网这件事情持续做下去。 「落网 13 年来相当于见证了中国独立音乐的发展史,陪伴了许多音乐人从学生时代到工作。13 年是落网和音乐人、粉丝一起成长的过程。它也许不像普通的音乐播放器一样会被天天使用,但是当一个人不知道该听什么内容的时候,他会回到落网来。落网被很多人信任,因为大家是相互陪伴着一起成长起来的。 在这 300 多万用户的基础上,落网想把自己所做的事情专业化,也不仅仅是一个听音乐工具那么简单。我们在做内容,内容是宝贵的。互联网时代永远会有新的工具产生,但优质的内容是难以复制的。它需要一个沉淀的过程。我的思路就是用慢心态去做文化,用快心态去掌握资源。」 落空间是「专业化」的第一个尝试,胡建国开始思考商业化的问题,也希望能通过实体空间的运营沉淀下来成熟的商业和运营体系。 落网要做的事情用一句话去表述就是:打造以音乐为主体的社群平台。围绕音乐人,胡建国想从演出票务、演出活动和周边产品三个体系去做。围绕社群,线上是用户去分享音乐的一个社群,线下是一个活动聚会的社群。这样一来社群关系就能线上线下打通。 这些都是胡建国目前的计划,但你要问落网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他会很羞涩的笑一笑,然后不好意思的小声说,「最终极的目标是把海外的独立音乐文化引进到中国来,把中国独立音乐输出到国外去。」 作为一个采访者和旁观者,我十分坚定的相信落网接下来做的事情会是个正确的方向,就像胡建国自己所说的那样:当一个人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最纯粹,并让自己和他人都感到满意时,我们觉得这件事在任何层面上都是有意义的。诚如简单的音乐分享,从开始的偶然到现在的极致与完美。 音乐的凝聚力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很多,而这些最原始积累仅仅来自一个分享音乐的简单举动。 题图来自:Inside Llewyn Davis 文章转载自极客公园(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5246),作者何粥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