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叫兽是如何打造知识体系的?
实际上,如果仔细观察历史上的“洞察力”事件,路径经常出人意料地相似——在大部分人对反常的现象视而不见、放弃思考的时候,总有一部分人选择去解释它、探究它。因为他们无法容忍自相矛盾、不明不白和模糊性。 比如X射线的发明: 伦琴在做研究时,发现及时用纸板盖住了阴极射线发射器,房间另一头的氰亚铂酸盐钡屏幕还是会发光。 其他很多研究者都发现了这种现象,但是他们都把这种现象解释为“设备疏漏”等原因。而伦琴却无法接受这种牵强的解释,于是花费精力去探究,最终发现了X射线。 结语: 经常有人问我“你是如何构建的知识体系”,写出来后,我却发现原来如此之简单:
我知道很多人会不喜欢这个答案,他们更加期待的是具体的一套工具,比如一个思维的模板、一个整理知识的软件、一个搜索知识的网站或者一个优秀的书单。 但是我提供的却是一种“无法看了就会”的方法。这种方法就像“俯卧撑训练技巧”一样,无法让你看到之后就能增长胸肌,非得自己付出大量的努力来训练才行。 实际上,洞察力、知识网络化等能力增长的确跟肌肉增长原理差不多。肌肉增长需要大量的刻意训练来刺激肌纤维的生长,而洞察力等能力也需要大量的思考、练习和探究,来刺激新的大脑神经突触的增长。(所有的知识都很简单,难的地方在于能不能执行,就像我可以用一分钟告诉你如何减肥一样,只是,你自己无法坚持做到而已) 所以,如何构建庞大的知识网络?并不是要单纯多看书多接触世界就行了,而是有“好奇心”,总是想建立联系,想用知识提升现在的工作,想问“为什么”。 小时候你看到天空是蓝的,你会问:妈妈,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啊?所以你一直在进步、一直在理解这个世界。(著名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写过一本书《有吸收力的心灵》,说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成人连想都无法想象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凡事都要问为什么,而当我们长大了,就遗忘了这个能力。) 直到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对所有的事情都习以为常,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也就渐渐失去了洞察力。当你开始觉得,天是蓝的是因为它一直是蓝的,公司有这个规定是因为它一直是这样做的,某个偏方有效是因为一千多年来一直是这样,那么你就失去了洞察力。 John Carter教授对哈佛大学商学院几十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和取得一般成就的人最大的区别就是2点: 1,他们相信自己,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些什么。 2,他们喜欢问为什么。他们无法容忍自相矛盾、模糊性和不清不明,他们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 最后,借用乔布斯的一句话:
注:相关网站建设技巧阅读请移步到建站教程频道。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