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而不实的AI影像,除了肺结节还能在哪里开花结果?
从目前来看,就肺结节领域来说,AI仅作为肺结节筛查的辅助工具,肺结节只是所有肺部疾病的一个小病种。而国内公开宣称进行AI肺结节筛查的公司就有几十家,想要在这个领域拿到准入资格,可想而知会面临一场激烈的竞争,离AI能成功盈利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哪里才能开花结果? 智能相对论分析师易敏认为至少需要考虑三个方面。 1、快速抢占三甲还是走向基层?目前来看,三甲医院竞争异常火热,对于早先获得资本融资的公司有足够的资金当然选择抢占三甲医院。抢占大型三甲医院意味着获得更多的数据,三甲医院每日门诊量在2000~4000之间,患者人数众多意味着数据化的多样性,如果在大型三甲医院迅速占领了市场,意味着先在数据上向前迈了一大步。而相对来说,基层医院更需要,当前国内基层医院面临的问题是:医生紧缺,工作量大,设备老化,医生诊断率相对三甲医生要低。从上面这些问题分析,基层医院对AI影像有更迫切的需求,比如翼展科技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探索便聚焦到基层医院,与昌都地区人民医院试点合作,它希望能在基层医院场景下快速实现人工智能诊断。 2、除了肺结节,AI影像还能去哪里发光发热? 目前国内推出的AI辅助诊断软件已经有多家,大多数AI公司都是从肺结节项目切入,对其他领域的研发相对较少。放射科和其他科室原本可以用AI项目解决的研发需求和临床需求都没有被满足。邵逸夫医院放射科表示,即使肺部筛查产品也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他们期待能够在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肝脏占位、前列腺等异常病变的筛查方向研发出更多的产品。由此可见医生们的需求很多,但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只有不断创新,让产品多样化,在更多领域找到突破口产品才会加速落地。 3、一旦CFDA落地,如何快速完成商业化?技术成熟后如何找准商业化模式,是众多AI初创公司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对于西门子,GE这类型大型医疗设备公司,它们已经在医疗领域深耕多年,相对于初创公司,它们有更为成熟的营销模式,比如采用捆绑营销:向医疗器械厂商寻求合作,将软件与硬件设备捆绑销售,或将产品功能嵌入硬件设备当中。 当然,产品的多领域发展离不开最终哪些用户买单,如果全部分摊到患者头上无疑偏离了AI的初衷,而医疗机构为此付费意愿并不强烈,因此众人买单是更可行的一种商业模式。一方面可以面向体检中心以及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出售软件的使用权限,或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一方面费用可由患者支出(汇医慧影的电子胶片就是由患者买单。);而另一方面后期AI影像筛查系统确实给医生减轻不少负担,医院也是买单的客户;如果后期产品能够降低大病发生几率,减少医保开支,政府也可能是买单的对象。而对于最终各大公司会选择哪种方式“买单”目前仍在探索之中。 总之,AI影像正在经历一场“盛世危机”,谁是真AI,谁是假泡沫,只有经过市场验证,才能看出谁是那个没穿底裤的“裸泳者”。而对于多数创业项目来说,首先得保证方向对,才可能抵达终点,看到曙光。 【完】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vb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