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微信」你值得了解的10件事
如果你拿到内测权限,你会发现,目前企业微信只允许两种人开启使用,一是 QQ 企业邮箱管理员,二是企业号管理员。 对腾讯来说,做企业微信既是对原有业务的一种延伸,原有业务也为它提供了很好的用户基础。 5、「钉钉」其实是个不错的产品 大致说完企业微信的功能后,不妨了解一下目前的市场状况。 生产力工具分很多类型,比如辅助沟通、辅助开发、CRM、销售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如果不区分类别去比较,那么最近两年做得不错的,我认为是阿里巴巴的「钉钉」。 如果你在北京,过去几个月你肯定在电梯广告里见过钉钉的广告,我有不少朋友的公司也在用钉钉作为团队管理和沟通工具。 虽然我经常调侃支付宝不懂社交,也收到阿里巴巴律师给我发的警告信,但我还是要说,钉钉确实是个不错的产品,如果要在阿里巴巴的产品里挑一个最懂移动互联网的,我肯定选钉钉。 这几年国内做生产力工具的团队不少,比如 Teambition、Tower、Worktile、瀑布 IM、Bearychat 等,其实都做得不错,但相对钉钉,他们在推广上显然没有一个「大爸爸」支持,相对比较乏力。 6、企业微信是催化剂,不是威胁 这几天有文章说,企业微信出来后,很多产品都可以不用做了,这更多的是媒体哗众取宠,企业微信的推出,对钉钉、Bearychat 等公司来讲,不是一种威胁。 瀑布IM、Bearychat、纷云等产品,参考的都是美国的 Slack,Slack 的估值早早已经超过20亿美元,而国内很多参考它的公司,目前还没有完成 A 轮融资。差别如此之大,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中国的企业生产力市场仍然处在被教育的阶段,现在正在使用基于互联网的生产力工具的团队,基本上都是互联网创业团队,因为他们被教育的成本很低,但显然互联网创业团队占中国的企业总量是很小的。如果你去问任何一个在中国做生产力工具的公司,他们都会告诉你,他们每年在市场推广和销售上花的成本和收入完全不成比例。 微信的加入,对生产力市场来说,更多地是一种催化剂,依托数量庞大的微信用户群体和强大的社交网络,它对市场的教育可能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 所以,我认为生产力市场远远没到竞争的态势,现在更多的是,大家合力去教育市场,先把市场做大,再分赃。 7、国内做生产力工具的特殊性 为什么 Slack 估值轻松过20亿,而国内的厂商,还需要花大量成本去教育市场呢? 我认为原因和邮箱有关。 照搬美国的模式做生产力工具,可能互联网创业团队能接受,但其它行业非常难,因为 Slack 出现之前,美国的商业沟通用的最多的工具是邮箱。而在生活中,邮箱的普及率也非常高。 电子邮箱本身就是一种最原始的生产力工具,邮件的沟通方式注重隐私、异步进行、生活事务和工作事务相互独立(私人邮箱与公司邮箱)。 邮箱的普及,为生产力工具的推广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所以 Slack 才能轻易被接受。 反观中国,除了成熟大企业和外企外,很少公司使用邮箱沟通,很多人第一个邮箱是注册 QQ 后被赠送的,他们用邮箱只是因为 QQ 客户端有邮箱功能,而不是需要异步沟通,也不是需要生活事务和工作事务相互独立。 没有邮箱文化的基础,生产力工具的做法就不能完全模仿美国,应该寻找满足中国特色市场的方法。 8、基于移动互联网做生产力工具 满足中国特色市场的方法,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甚至,基于微信。 过去的生产力工具,是基于 PC 的。很多企业的员工,用的不是自己的电脑,这意味着,当她下班后,她就基本上不参与工作了。 现在,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是交叉的,比如你在专心看电影,忽然你的团队在微信上讨论起项目,你可能不得不参与讨论。
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接受与否,这是客观事实。 如果我们接受了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工作这个事实,那么,生产力工具就不能基于 PC 去开发,或者说,它必须首先是个移动互联网产品,然后才有 PC 版。 甚至,这个产品一开始可能连 app 都没有,只有一个微信服务号。因为我们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最多,按照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相互交叉的理论,生产力工具理应基于微信开发。 9、连接还是一站式? 提到生产力工具,Slack 是一个很难越过不讲的产品。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