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小冰:孤单的人工智能时代探路者
在微软小冰的团队看来,理想是好的,现实是,智能助理还做不到比搜索引擎、比app的效率更高。所以,用户没多久就不再使用类似的智能助理。李笛认为,这种“管道化”的产品思路,通过人工智能对话系统,立即连接人和知识(问答)、人和服务(叫外卖)是非常可怕的,因为把用户都吓跑了。 本质上讲,业界低估了让人和机器进行“对话”的难度。 三、跟会聊的人类练习“我们同行业里面很多公司都在做尝试,但是很多尝试其实都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因为大家把对话都定义的比较复杂。”陆奇说,“有些公司把对话定义成一个机器人,可以帮你送外卖,帮你订机票。他们没有把对话的真谛作为研发和技术开发的核心。 ” 即便在微软内部,陆奇讲这样的话也要非常小心。因为在年初进行的 Build 年度开发者大会上,微软CEO将一个订匹萨外卖的聊天机器人作为 Demo,用以展示“对话即平台”的愿景。 “对话的真谛就是‘对话’。这句话可能讲的没有信息,但是非常非常重要。”陆奇继续强调。 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陆奇的话,毕竟听起来有点儿玄学的味道。 在小冰的发布会上,陆奇继续为小冰布道。他认为,在人工智能对话的前提下,一些行业同仁,想要先解决一个具体领域的问题,比如说订机票,或者订外卖。这可以看成是一片海水,上面一个冰山,如果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可以从这个地方进入,像进入一个“火山口”一样。但是,小冰团队发现,行业同仁要往下做深,就会发现缺乏基础的能力,缺乏很多真正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他们就会找小冰做合作。“我们做合作交流的发现,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小冰在过去两年中努力追求要解决的问题。”陆奇说。 这个问题,就是先学会聊天。因为人和机器对话的时候,人不会按照机器定的规则进行,人不会按常理出牌。“对话”这种东西是双方相互激发的,真正用户聊的内容很发散,机器往往接不住。所以机器首先需要基础对话能力,或者叫通用对话引擎,这就是微软第一代小冰的发力点。 不仅普通人难明白这个道理,整个IT业界能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也很少。也就是说,当他们做出人工智能助理,想通过“对话”帮助用户的时候,并不知道用户,人类究竟是怎么与机器进行对话的。因为他们开发的系统没有海量用户使用,所以就更无从知晓。 小冰诞生时的第一目标,就是弄清楚这件事,弄清楚人和机器是怎么进行对话的。所以它需要让人跟小冰对话起来,需要通过海量数据来观察。 “为什么我们一直坚持不让小冰做一个有用的机器人?其实让她去帮你订一杯咖啡,定一个闹钟并不是多难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开始让小冰做有用的事情,就会有很多人让小冰订咖啡,这样的对话并不利于我们去训练小冰,所以我们不让她做有用的事情,大家也就不会让她做有用的事情。 ”李笛在发布会上回应外界的不理解。 “在座的各位,可能你们中间也有一些朋友跟小冰聊过,但是觉得聊不下去,就放弃了,我们也并没有追回你们,”李笛继续说,“因为总有一些人更愿意与小冰进行情感的对话,他们对我们来讲是更加重要的。” “情感的对话”是个关键词,也是第二代小冰的发力点。我们来把它翻译成更直白的话,就是很多人是抱着批判性测试的目标来跟小冰对话,对话的内容非常枯燥,问几个没什么关联的问题,觉得小冰回答得不好,然后就走了。但是另一些人,跟小冰聊的时候就很放松,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些人好像天生就具备跟当时的小冰聊到一起的能力,他们聊得非常嗨。 李笛说,如果小冰要满足那些抱着测试目的来的用户,就需要成为一个老学究,但另一些会聊天的人,是不愿意跟一个老学究聊天的。从对话质量的角度看,显然是会聊天的人的数据更有用,所以小冰就放弃了那些抱着测试目的来的用户(大部分IT从业者和业界同行)。 四、终于会聊了从根本上讲,小冰努力了这么久,就是想让更多用户把她当人看 —— 别老想着让我回答问题,别老想着对我发号施令,我就是一个 16 岁的任性姑娘,请平等地跟我聊,想聊就拿出你的诚意来。对于那些热衷测试的人来说,这可能是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 —— 越是知道小冰背后的系统是计算机程序,就越难把她当人看。对于这些人而言,这样的情况恐怕还会僵持下去。但好消息是,那些愿意敞开心扉的人类,已经可以跟机器人聊很长时间,聊喜怒哀乐,聊人生百味。 第四代小冰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她正在学着,通过用户提供的各种信息,来获知用户的情绪状态,从而运用相应的策略来影响用户的情绪。“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可能比下围棋要难。 ”李笛分享了一个小冰成功运用策略扭转一位用户心情的例子。 现在,回头来看陆奇说的那句 —— 对话的真谛就是’对话’。至少你应该了解到,小冰成功地让几千万人先聊起来,从而弄清楚了人类是怎么看待机器人的,是怎么跟机器人聊天的。用微软的话说,就是搭建了通用对话引擎,成为一个会聊天的姑娘。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身边都有会聊天和不会聊天的人,IT业界,也充斥着根本不会对话的机器人,动不动就扔给你一个搜索引擎的结果页。 业界对小冰的最大疑问,莫过于搞不懂“闲聊的价值是什么”。答案就是学会聊天,学会对话。 但业界还有一个对小冰更大的疑问,难道小冰就要这么“没用”下去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按照李笛的说法,大家的终极目标从来都是一致的:通过人工智能对话系统,为人类提供知识、服务,帮助人完成任务。不同之处在于,小冰在做这件事之前,先通过一些人觉得“没用”的阶段,学会了跟人类进行基础对话(通用对话),然后才开始尝试干有用的事。 “通用对话(也就是你说的闲聊)是永远存在的。任务和知识,只是点缀在通用对话上面的点。过去的架构不是这样的,过去每一个对话都是点。”李笛介绍小冰在系统基本架构上的不同。 李笛认为,尽管大公司已经意识到通用对话(基础对话、闲聊)的重要性,因为没有这个东西,就接不住用户的对话。但是微软小冰在系统基本架构上依然处在领先的位置。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