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们入局短视频产品,为何模仿抖音却不学快手
第三,技术驱动。据悉,快手至今已积累了50亿条短视频,每天短视频上传量超过1000万条,要对海量的短视频进行理解、匹配和分发,且要做到普惠,就必须有强大的技术和算法。在短视频领域,快手应该是最早应用人工智能的一家,已经在视频识别和理解方面建立了很深的壁垒。而快手巨大的用户规模也使得人工智能能够在此基础上描绘出更精准的用户画像。
以上三条其实是快手的底层能力,模仿和复制的难度较大,每一种能力都需要时间积累。这也就不难理解,巨头们为什么面对短视频的诱惑,却偏偏绕快手而行。 当然,巨头们学抖音也有绕不开的难题。一是,一线城市抖音已经逐渐占领用户心智,短时间让用户接受另一款同质化产品比较难;二是,抖音的背后是今日头条,技术储备和算法不是巨头们短期可以超越的。 不过,无论是“抖音”派们还是单打独斗的“快手”,这场巨头和独角兽们的短视频格局战,“带着镣铐起舞”究竟可以在聚光灯下跳多久,还是要交给时间。 南都经济评论员 徐冰倩 ![]()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