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半个月 iPhone SE,我想聊聊它的今天和未来
我应该算是为数不多给 iPhone 11 Pro Max 上电池壳的用户了。 低电量模式对小电池续航很有帮助 言归正传。按照我的使用习惯,iPhone SE 的电池由于物理容量小,所以基本都是一天 1~2 次充电,每大半天充电一次的概率会高一点,因为工作是两点一线,电池主要消耗在路上看视频、听歌和刷网页当中,在家、在公司都是电脑办公,消耗的都是待机电量。 iPhone 7 电池壳仍然在售,虽没有明说支持 SE,但配件是通用的 不过这个只是基于我两点一线的节奏,若是出外远离电源,我必须要在包里备上充电宝,不然电池会在不知不觉中消耗完毕。 当然,iPhone SE 的续航也没有那么不堪,按照我的使用习惯,它至少能有 4.5 小时的亮屏时间,总续航大约有 8~9 小时左右。 若是有条件,建议可以在家里、公司准备无线充电器,这样能省去每次拔插充电的麻烦。 iPhone SE 的命名与未来 其实关于苹果为什么要继续用 iPhone SE 这个名字,外界早在手机发布前就已经有各种传说,但在我看来,这个命名除了是对过去经典的复刻,也有着苹果对全局产品线定位的思考。 如果你有留意苹果近五年的产品命名规则,会发现一个颇为有趣的细节,从入门级 iPad 问世开始,苹果逐步用命名将各产品线的入门、专业定位的产品区分出来,而根据不同的定位,进行不同分层的定价。 而根据这一命名规则组合,我将产品分为三大类: 单一产品名称(iPad、iMac、iPhone 11、iPhone SE):定价适中,面向大多数普通用户 产品名称+产品属性(iPad Air、iPad Mini、MacBook Air):定价稍高,面向对产品特定要求用户 产品名称+Pro(iPhone 11 Pro、iPad Pro、MacBook Pro、iMac Pro、Mac Pro):定价较高,面向专业用户 通过这三大分类,苹果的手机、平板电脑、电脑产品能覆盖从普通大众用户到专业需求用户,其优势不言而喻,苹果的三驾马车在各定位人群都有对应产品供应。 若是普通用户,那么 iPad、iPhone 11、iPhone SE 这些设备基本能满足到日常使用需求; 如果对产品有要求,那么可以选择不同属性的产品,但购机成本会稍微更高;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