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角度解构智能手表,创业者的机会在哪?
而在元器件的问题上,形式似乎要更加严峻,芯片市场有高通、联发科、英特尔等一众厂商的争夺,传感器市场也有东芝、TI、飞思卡尔等国内外巨头,屏幕和液晶面板的技术专利也一直被日韩厂商把持着。和手机市场一样,在元器件领域不乏有出色的创业团队,可从市场趋势和品牌因素上,创业者很难在这个领域发挥自身的优势。就好比说很多消费者对国产处理器不买账,厂商们也频频标榜自己的元器件供应商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智能手表还未走向成熟的情况下,创业者想要从元器件生产上分一杯羹,还需要一个机遇。 解决方案,创业者的最后一片沃土 在笔者看来,针对于传统腕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或许是创业者的最后一片沃土。一方面参考手机厂商对智能手机解决方案的依赖,智能手表解决方案是一个潜力市场;另一方面智能手表的形态更加多样,为方案厂商留下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国内已经有不少创业者在智能手表解决方案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为知名的有深圳智能表芯科技和大联大世平,其中在巴塞尔钟表展上亮相的深圳智能表芯科技,刚刚推出了以行针型智能表芯为核心产品的解决方案。那么这类创业者又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呢? 不难发现,解决方案的市场现状要更加乐观。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表销量为810万块,而传统瑞士手表出货量为790万块。瑞士手表厂商们也公开承认对智能手表的低估,而行针型智能手表或将成为传统腕表企业反击的一个方向,而包括Swatch和LVMH在内的品牌业已推出了类似的产品。相比于其他领域而言,解决方案或许是创业者切入智能手表的一条“捷径”。 记得LVMH集团钟表部门总裁克劳德·比弗谈及传统腕表厂商的转型时说了这么一番话:“没有人知道智能手表的未来。我们可以看着’这列火车’从远处开来,然后再看它开往哪里,但我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在这趟列车上。”一语点破了传统腕表厂商在智能化转型上的被迫与无奈,对创业者来说却是一个机会。 在笔者看来,创业者或可以从下面三个方向发力。 一是做传统手表厂商转型的推动者。传统腕表的优势在于外观设计和品控,以及与生俱来的集成技术,这便为创业者提供了供应智能表芯定制机芯模组和配套解决方案的合作方式,考虑到全球大大小小的腕表厂商,市场规模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在电池技术和交互设计没有突破的情况下,拥有传统腕表外观的轻智能产品有着更低的用户门槛,而从Withings风靡全球的趋势来看,类似于智能表芯科技推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似乎踩准了传统手表智能化转型的风口。 二是做智能手表领域的”高通“。PC时代成就了英特尔,智能手机登上历史的舞台后,高通和联发科趁势崛起。大众经常把高通误解为一家处理器厂商,事实上高通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智能手机解决方案服务商。除了提供处理器,为设备厂商提供了全套的芯片和软件解决方案,这也是很多新兴手机厂商能够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将产品向市场的原因所在。在诸多的智能手表创业者中,深圳智能表芯科技似乎立志成为手表行业的”高通“,也在积极进行专利申请和技术研发,并和智能手表的核心元器件供应商达成了一系列合作。但如何避免和BAT等互联网巨头的正面竞争,拿出革命性的智能表芯以赢取传统腕表的青睐,完成从硬件先行到内容服务的进化,并利用专利申请形成技术上的壁垒,将成为梦想能否落地的关键。 三是通过解决方案连接健康大数据服务。正如文初所说,基于健康大数据的服务体系正逐步成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智能手表的云服务和大数据平台已经成型,卫生部和各级医疗单位也向智能硬件抛出了橄榄枝。但产品和服务之间却出现了断层,一是缺少统一的接入标准,二是智能手表厂商各自为战,服务的整合成本太高。解决方案本身就是为了服务产品,如果能够向上打开医疗服务的大门,做智能手表和健康大数据服务合作的载体,倒也不是没有可能。当然,这也是一个和巨头赛跑的方向。 总的来说,从解决方案入手像是一场自下而上的变革,相比于成品、系统等被巨头围堵的方向,解决方案有着更多的想象。IDC预计2016年底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有望达到1.10亿,实现38.2%的同比增长,智能手表的创业浪潮或许才刚刚开幕。 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O2O、手机等行业的观察研究。微信公众号:spnews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