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http://www.0888zz.com/)- 科技、建站、数据工具、云上网络、机器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消费金融人人追逐 未来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6-05-24 02:23:34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刘旷的网站
导读:今天,消费金融已经成为了各大金融平台争夺的重心,不论是电商平台,还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他们都在争夺消费金融这块巨大的肥肉。根据艾瑞此前发布的一份《2016年中国互联网

首先,他们通过借助银行庞大的金融用户基数,然后发展自己的信用卡中心、信贷中心,这为他们建立起了庞大的用户基础。今天,仍然有很多用户在选择消费时会通过信用卡透支消费,买房买车会选择从银行贷款。在线下,几乎只要能够刷银行卡的地方都支持信用卡消费;线上,信用卡也可以直接绑定支付宝、微信支付、京东钱包等平台进行消费,不得不说,信用卡以及信贷中心是目前市场上当之无愧的最大消费金融平台。

其次,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出发,他们对于线上很多互联网透支消费并不是非常信任,信用卡在这方面就拥有绝对的优势。要让用户接受信用卡并不难,但是要让用户轻易接受一家电商平台的透支消费,并没有那么轻松,并不是所有平台都具备蚂蚁花呗、京东白条那样的实力,能够很轻松得到用户信任。

当然,信用卡在蓬勃发展的道路上也遇到了诸多难题。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应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冲击,随着各类P2P、O2O平台纷纷推出消费金融,这无疑降低了用户的信用卡透支消费。

第二个难题就是信用卡自有线上消费场景的不足,尽管一些银行诸如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等也推出了自己的线上电商平台,但是用户却很少在这些电商平台进行消费。他们需要借助于其他电商平台的消费场景,这无疑是一种依赖。

鉴古而知今,预知金融未来当先知过去

从前面形成的两类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看出整个消费金融的演化,并预知他们的未来发展方向。

1.0时代,纯线下消费金融时代

最开始的消费金融则起源于传统的线下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以及商业银行的信用透支消费。在过去数年,传统商业银行围绕着信用卡的消费金融竞争异常激烈,随处可见各大银行的信用卡推销员满大街的跑。通过数年时间的积累,传统消费金融已经涵盖到了购房、旅游、医疗、汽车等多个领域,他们在线下消费市场已经构建了绝对的领先优势。

2.0时代,纯线上消费金融时代

真正将消费金融推向高潮的则是互联网,通过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很多平台都开始发展自己的线上消费金融。过去,消费金融基本上已经被银行所垄断,与大多数的创业者们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但是通过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更多的创业者看到了消费金融的市场机会,最开始的就是以电商等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平台兴起,不过由于这类消费金融威胁到了银行的生存空间,他们也打响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击战。

去年6月,国有大行工行正式揭牌国内银行业首家个人信用消费金融中心,试图整合全行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业务,全面发展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全线上的消费信贷业务。另一家国有银行建行也不甘示弱,通过“善融商务”实现了电商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根据消费者的交易行为、物流信息与贷款额度相关联。除此之外,很多传统金融机构也纷纷打造自己线上消费金融平台。

3.0终极时代: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金融时代

对于纯线上消费金融平台来说,与银行直接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京东金融旗下白条非常聪明地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们开始与各大银行达成合作,开启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消费金融时代。通过依托于京东商城、京东到家等自有消费场景体系,随后与链家的丁丁租房、自如租房合作进军租房消费金融;与线上旅游平台合作,比如首付游、趣旅、来来会等,打“白条”旅游;与新东方在线、沪江英语(网校)、职业蛙、51talk合作,打“白条”培训;与居然之家旗下居然装饰、绿豆家装等合作,打“白条”装修”……同时,他们也开始全面进军线下,并打造自己的线下消费场景,做起了信用贷款业务等。

此后,京东金融又与银行推出“白条”联名信用卡,并先后与光大银行、中信银行达成了战略合作。自2015年四季度第一张小白卡发布以来,已经有近300万用户申请,小白卡已成为信用卡行业的热点IP。同时还推出了钢镚产品,可以实现信用卡积分换钱。

然而,白条并不满足于此,京东金融在“白条”的信用评估基础上,推出了现金借贷产品“金条”,目前,“金条”还支持信用卡账单支付。未来“金条”业务有望和银行合作,共同带动消费资金供给。通过借助银行的资金,能够带动整个市场的消费端资金供给,从而盘活一个更大的消费金融市场。

由此看来,未来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一定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对于传统银行来说,他们缺乏线上消费场景,但对于线上消费金融平台来说,他们又离不开银行的支撑,未来二者之间的结合则能够把整个消费金融市场蛋糕做得更大,并刺激和带动整个国内的经济发展。

作者: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