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等待戈多的宿命
雷军创办小米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打造一家伟大的公司,为此雷军倾其所有。剩下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等来风口的雷军,组建了一只国内可以称之为“最豪华”的创业团队,依靠全新的“互联网模式”颠覆了传统手机的玩法。 小米也成为过去几年最受瞩目的创业公司,每走一步都被曝光在聚光灯下,雷军本人的影响力也不输马化腾、马云等大佬。可是命运似乎总是不愿同情勤奋努力的人。 当如今许多90后的创业者大手大脚的花着投资人的钱享受生活,许多互联网大佬淡出江湖,过起养生的生活时,雷军依然保持着工作日中午只有5分钟时间吃盒饭的节奏。 他足够自律,也有足够耐心和远见,坚韧、能屈能伸,拥有高于常人的才智,情商同样出众,人脉资源雄厚,并且野心勃勃,这样一个人从传统意义而言,不成就一番大事简直没天理,然而雷军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似乎还是“差那么一点点”。 小米目前的问题,我们可以马后炮的分析一大堆,比如:对专利预见不足,没有掌控上下游供应链,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建立高端品牌形象,陷入价格战之中…… 这些问题,我相信雷军一定都意识到了,如果他愚蠢到连这些马后炮的问题都想不到,那他就不是雷军了。 实际情况是,雷军每次都选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来走,并且似乎总是缺少一些运气。 事实上,在互联网一众大佬中,拼战略和远见,只有马云和雷军二人,这两个人做的都是颠覆行业的事情。腾讯如果没有张小龙的话,那今天国内装在手机上最活跃的社交APP就是米聊。 相比淘宝颠覆了传统零售,手机却是一个难度系数更高行业,并且变化更快,诸如诺基亚、摩托罗拉这种巨头都难逃一劫,HTC风光一时如今也难以为继,构成一部智能手机的上万件的零件、专利,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能决定一个品牌的盛衰。 相对于苹果和三星,小米有什么?除了MIUI和外观设计,剩下的几乎都没有掌握在小米手中。何况小米也不是一家以设计见长的公司。 然而要改变这一切需要的都是时间,小米的放缓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因为小米满足了用户对性价比的需求,却远远没有达到对品质的需求,小米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手机是一个智能硬件的理念。 小米会失败吗?不会。但它离“伟大”仍然需要很长的一段距离。 结尾 雷军不是一个屡战屡败的人,在大部分人眼中,他足够成功,而他却认为自己很“失败”。 “我原来不成功,今天也不成功,我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没达到。在我看来,我是失败的,很多人都说我是成功者,但我感受不到。我是一个成就驱动型的人,这样的人,他能够忍受各种痛苦,然后前行。”这是雷军曾经对记者说的话。 骨子里,雷军还是认可世俗中的以成败论英雄。正如同多数人认为梅西需要一个世界杯的冠军,艾弗森需要一个总冠军戒指。虽然有没有都无损他们的伟大。 而我始终觉得,雷军太过于追求完美,追求所谓配得上自己的“伟大”,所以他“总想让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或许这是他成为一个传奇人物的必经之路,毕竟雷军把自己关进屋子里不吃不喝写3年代码,也不会在成为下一个求伯君。 同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BAT已经对互联网形成事实上的垄断下,雷军想成就“伟大”,不甘心自己总是“差一点”的宿命,也只能选择一条更艰难的道路,付出更多的努力、承担更大的风险,或许这就是等待戈多的代价。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