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美国无人入睡:一场关于死亡的直播,引发暴乱和让五名警察丧生
传统媒体环境下,把关人是大众传播媒介内部的从业人员。因为大众传播的一切信息,都要经过从记者到编辑的层层过滤或筛选,才能同公众见面。 而这样的过滤和筛选过程,观众和读者是无法明显感知的,但却体现了媒体人社会责任心的重要一面。 在过滤时,那些让受众感到明显不适或者心理影响,甚至对未来个人行为影响较大的视频都会被剪辑,或者按照西方媒体的习惯——打码或者提前播放一段提示,告诉观众此段视频包含让人感到不适的内容。 而“死亡”正是这一种让人不舒服的敏感内容。在直播出现前,这样的视频是不会大规模直接暴露在大众视线中的。 这段直播视频对于本身在美国社会中就处于弱势的非裔美国人群体来说,比一段经过部分删减、打马赛克的视频来说,更加让人难以接受,也更能触怒他们。 当他们亲眼看到一个孩子的爸爸、一个女人的爱人,以及一位老人的孩子就这样在镜头前无辜咽气时,内心的愤怒可想而知。 而当这段直播和两天前另一起非裔美国人奥尔顿·斯特林(Alton Sterling)在路易斯安那州遭白人警察射杀的新闻重叠在一起时,就极易引发大规模不满,甚至直接让某些内心本就有极端倾向的人受到“激励”,最终酿成大祸。 在这起大规模枪杀美国警察事故的后续报道中,嫌疑人之一强森(MicahXavier Johnson) 此前受训于美国陆军后备队,并曾驻扎阿富汗,为军衔一等兵,且无任何犯罪记录。 在我个人看来,这段视频并不是这件悲剧的直接条件,但至少,如果没有这段视频,愤怒会少一些,结果也不会这么糟糕。毕竟哪怕对于正常人来说,这种死亡直播对内心冲击都实在是太大了,更何况那些本身内心就有偏激的人。 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再进行深究,这样类似的“直播死亡”,或者是其它形式的作案直播,甚至有可能会让其他内心有作案倾向的人受到“启发”,进而开始复制作案手法,导致更大规模的对社会的伤害。 这种负面效应也就是为什么在报道新闻时,记者有责任要尽量弱化作案细节,以及对于过于残暴、血腥的内容报道。 不过,这样的新闻准则在直播时代,在这个人人都可能是新闻发布者的时代已经变得不可能了。 事件发酵到现在,Facebook和直播本身也成为了各国政客进行质疑、批评的靶子。 此前,Facebook就被以色列公共安全部长Gilad Erdan公开形容为“怪兽”(Monster),并指责Facebook并没有做到足够多的手段去防范能引发后续更多暴力事件的直播。 不过,像双刃剑一样,也没人能够否定直播在很多国家已经逐步开启了公民新闻时代——既任何人都可以第一时间、不经修饰地发布新闻现场的第一手消息。公民直播不光效率常常高于传统媒体,甚至作为一条新闻,连传播速度都不会逊色。 而比起让这些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大量使用的科技产品消失,可能建立更完善的内容过滤机制才是更理智的做法。 目前,各国直播平台针对这类涉黄、暴力的直播内容也有一套自己的过滤机制。除了人工监测外(违规视频往往能引起爆发式的浏览量,很容易引起直播平台监管人员的注意),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也是非常重要的科技手段之一。 Facebook曾经公开表示那些鼓吹暴力、美化暴力的图像直播内容会被迅速删除。但是,这样的决定往往需要极为快速的图像评估,而目前这样的直播评估大多建立并不完善的人工智能算法以及人为观看后的举报和筛除。 目前,包括Facebook在内的各大科技公司都在努力开发更加复杂、更加高效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来过滤难以提前预测的直播内容。但这样的自动化过滤内容的改进仍然需要不少时间,且暂时仍然需要依赖更加严格的法律监管以及人为过滤。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