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红利终结,为什么阿里百度猎豹纷纷押注内容?
2000万个公众号和一个今日头条 互联网公司对做内容这件事的兴趣大增,要从四年前的夏天说起。 2012年8月,一款名叫“今日头条”的新闻应用上线。开发者张一鸣给公司起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名称--字节跳动。这位理科生希望用“跳动的字节”--机器算法,决定每一个人看什么新闻。 在同一个月,微信推出了自己的内容公众平台。企业、机构媒体甚至个人都可以开设一个公众号,生产和发布自己想要发布的内容--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张图片或者是一个视频。通过微信用户订阅和分享,这些内容又得以在朋友圈的时间线里出现和流动。 接下来四年时间里,这两个产品分别从生产和分发两端颠覆了人们消费内容的方式。由它们的成功所带起的两个时髦概念--“自媒体”和“个性化推荐”,为随后互联网公司的“内容热潮”提供了方向和土壤。 在今日头条和微信公众号出现之前,新浪、腾讯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已经把报纸杂志上的“方块”变成了一个个超链接,微博的兴起产生了无数的“官微”,人们消费新闻的方式从线下翻阅变成了在线浏览,又随着这些平台推出各自的应用而转移到了手机上。但内容生产和分发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中。 杂志报纸的主编和记者决定采写什么内容,网站和官微编辑决定这些内容在什么时间,以何种位置和方式展示在读者面前,无论你面对的是一百个还是一百万个读者,所有人消费着相似的内容。 张一鸣认为,这里面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每个人的年龄和成长环境,所处的社会阶层,个人兴趣的差异,都会导致每个人感兴趣和想要看的新闻内容有所不同。理应为每个人推送不一样的新闻,他最关心的那件事,就是他的“头条”。 用机器给文章打标签,追踪用户的阅读行为和习惯,再用算法完成两者之间的匹配。谁也没有想到,发现和填补“看新闻”这个听上去无比简单的用户需求,会变成了一个几百亿的生意。 根据今日头条公布的最新数据,今日头条的激活用户已经超过了6亿,每天有6600万人花超过1小时(76分钟)在上面看各种新闻和视频,已经超过新浪、搜狐等新闻客户端。公司最新估值高达600亿,是新浪市值的近两倍,百度的七分之一。 如果说今日头条把“看什么”的决定权交给了读者,那么微信公众号所做的就是把笔杆子直接塞到了每一个普通人手中。它的出现,给原有的媒体内容生态带来的冲击要更大一些。 财经作家吴晓波说,在自己长达十几年的专栏写作过程中,最后几年变得很焦虑。因为他收到的读者来信越来越少,不知道读者是谁,在想什么。仿佛文章从邮箱里发出去那一刻开始,就与自己无关了。 因此他在三年前停掉了所有专栏,创建公众号“吴晓波频道”。他说自己的初衷很简单:找回自己的读者。 我们不知道在“吴晓波频道”220万的订阅用户中,是否包含了他所有曾经的读者。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他站在2016年年末秀舞台上以一个成功创业者身份谈论“网红经济”和“知识变现”时,他那些随着纸媒式微所失去的声量,又跟着微信公众号这条大船重新响亮了起来。 四天之后,“吴晓波频道”的运营主体“巴九灵”公司宣布完成A轮1.6亿元融资,估值20亿元。这一估值甚至超过了“罗辑思维”,一个月前它完成B轮融资,估值为13.2亿元,而罗振宇(微博)也是两年半前力劝吴晓波开通公众帐号的那个人。 从商业上来说,吴晓波和罗振宇无疑是这一股“自媒体”大潮中的成功者。他们的商业路线也极为相似:通过提供有着强烈个人标签的内容(包括文字、语音和视频)建立品牌,聚集粉丝。然后向这些粉丝售卖更多的东西--有可能是一套精装商业书籍,也可能是一瓶梅酒。 相比这些,公众平台向那些拥有写作能力的个人提供的东西则更为诱人:一个已经搭建好社交关系、分享和变现机制的平台。“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这句口号的含义,以及它背后蕴藏的商业机会。 2015年底,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就突破了1000万。大量媒体人、广告从业人员从原有机构中脱离出来经营自己的公众号,原本掌握在少数机构手中的媒体话语权被分解,内容生产的规则被打破。内容以前所未有的数量和速度被生产和消费,再通过社交网络的传播变成一个个的10万+。 自媒体带来的是内容生产的极大丰富和多样化,这正好给了今日头条展现与门户内容差异的机会。2013年,今日头条推出了“今日头条媒体平台”,也就是后来的“头条号”。 “头条号”所做的事与微信公众号相似,邀请媒体、机构、自媒体入驻,生产优质内容。不同的是,今日头条的机器算法能够“帮你找到对你感兴趣的人”,并进行精准推送。比如你是一位军事题材的专业写作者,那么你的文章更有可能被推送给那些在头条上看了大量军事新闻的人。 “微信公众号”催生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内容生产者,而“头条号”提供了一个现成的、被验证过的商业变现模式。 过去一年互联网公司们陆续推出的各种“号”:UC号、京东号、百家号、网易号,几乎就是复制了“头条号”的模式。邀请机构和自媒体开设帐号生产内容,然后通过算法个性化地推荐给用户,最终通过精准广告进行商业化变现。 整个市场看上去很热闹。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