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虎,小米松果芯片为何向虎山行
更要命的是,从业界的规律来看,手机芯片至少要亏几个版本之后才能进入盈利模式。而且盈利还有一个前提,一款手机处理器的成本, 1000 万的规模才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这也意味着规模在 1000 万以下的中小厂商自主研发手机处理器是亏本的。 松果芯片确实降低成本,但有前提,产品既要有一定的规模,又要赢得市场认可。谈市场认可。 最后补充一点,松果芯片还能为小米生态链上的产品服务。松果芯片带来的红利,不光手机能获益,小米生态链上的电子产品也能获益。 松果芯片负重前行 Intel和LG的前车之鉴仍历历在目,松果芯片踏上的路并不轻松。 首先,松果处理器技术离成熟还有一段距离,前期搭载中低端手机的可能性较大。目前松果SoC的CPU和GPU都是ARM的软核,通讯模块也只支持三模,离核心科技还有很长的距离。此外,搭载松果处理器的手机销量良好,确实可以帮助小米分摊一部分研发成本。但如果松果芯片不给力,甚至存在性能缺陷,反而会影响小米手机的销量和口碑。 其次,芯片投入较大,小米一家难有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做,所以小米联合联芯科技成立松果科技,共同研发芯片。然而,即便是两家联手,也很难说资源是充足的,能否保证持续投入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 再次,芯片市场竞争激烈,前有高通打高端,后有联发科中低通吃,三星华为实力雄厚。强手如云,松果芯片只能徐徐图之,先在小米系中低端立稳足,再进攻中高端,任重而道远。 自研芯片之路并不轻松,小米自研芯片的纵向整合战略是正确的,勇气也值得敬佩。可以说,从手机产品向底层核心硬件纵向深入,小米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不过,市场是靠产品说话的,松果芯片能否赢得用户认可仍需时间的检验。 (用心做内参号,在这里读懂终端行业,欢迎关注公众号:zhongduanzatan)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