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黑客”前,必须学习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
(2) 动态获取:通过dhcp获取
这个数据包构造完成后,就可以发出了。以太网是广播发送,同一个子网络的每台计算机都收到了这个包。因为接收方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看不出是发给谁的,所以每台收到这个包的计算机,还必须分析这个包的IP地址,才能确定是不是发给自己的。当看到发出方IP地址是0.0.0.0,接收方是255.255.255.255,于是DHCP服务器知道"这个包是发给我的",而其他计算机就可以丢弃这个包。 接下来,DHCP服务器读出这个包的数据内容,分配好IP地址,发送回去一个"DHCP响应"数据包。这个响应包的结构也是类似的,以太网标头的MAC地址是双方的网卡地址,IP标头的IP地址是DHCP服务器的IP地址(发出方)和255.255.255.255(接收方),UDP标头的端口是67(发出方)和68(接收方),分配给请求端的IP地址和本网络的具体参数则包含在Data部分。 新加入的计算机收到这个响应包,于是就知道了自己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DNS服务器等等参数。 四、例举主机访问网站的网络通信过程 首先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URL,回车,出现网站内容。这是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做的事,那这个过程中到底是什么原理呢?HTTP、TCP、DNS、IP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都在什么时候起着什么作用呢?在这里整体梳理一遍。 1. 整个过程基本分做下面几个部分:
下面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2. 域名解析成IP地址 (1) 首先说什么是域名解析? 我们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的都是类似"www.baidu.com"、"www.qq.com"等等容易记忆的英文域名,但这些字母你直接交给整个网络线路去寻找目的主机找得到吗?找不到,因为每个主机在网络中的位置都是以IP标识的,IP才是主机在网络中的位置,域名只是为了方便用户记忆而已,这就要求浏览器能够识别域名并且将其转化为对应的IP地址。 所以浏览器会有一个DNS缓存,其中记录了一些域名与IP的对应关系,供浏览器快速查找需要的IP。但是这个DNS缓存不可能存下所有的域名-IP地址,何况IP地址有时候还会变化,因此当在DNS缓存中没有找到的时候,就要先向DNS服务器请求域名解析,我们常听到的DNS服务器很大的作用就是进行域名解析。 值得一提的是,DNS域名解析时用的是UDP协议。 (2) 整个域名解析的过程如下:
其中提到了一个ARP的概念,类似于DNS将域名翻译成IP,ARP则是将IP翻译成MAC地址,我们知道了IP后,需要通过主机的MAC地址来更具体的找到主机。同样的也有一个ARP缓存,其中存储了一些IP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如果缓存中找不到,就会进行广播来查找MAC地址,收到广播的主机会检查自己的IP是否是待查找的IP,是的话就返回自己的MAC地址。 如果做开发,往往还会接触到端口这个概念,那端口是什么呢?这里是指TCP/IP协议中的端口,端口号的范围从0到65535,比如用于浏览网页服务的80端口,用于FTP服务的21端口等等,都有一些固定的端口号,被占用后就不能被别的服务拿来传输数据了。 3. 与目的主机进行TCP连接(三次握手) 得到域名对应的IP地址后,也就表示可以将数据送达目的主机了,这时候才开始我们常说的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