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与5G结合通信组网探索
发布时间:2021-12-28 15:15:25 所属栏目:通讯 来源:互联网
导读:4G 时代,电信运营商的移动网络虽然覆盖了全球90%人口,但却只覆盖了不到20%的全球区域。与4G 相比,5G在速率、连接数、时延3个方面有巨大改善,主要面对3个核心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通信(mMTC)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5G 相比
4G 时代,电信运营商的移动网络虽然覆盖了全球90%人口,但却只覆盖了不到20%的全球区域。与4G 相比,5G在速率、连接数、时延3个方面有巨大改善,主要面对3个核心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通信(mMTC)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5G 相比4G LTE 的提升也是全方位的,并实现接入类型多样性。 全球绝大多数通信卫星主要以GEO卫星为主,不同高度的卫星由于距离产生的时延不同,地球同步卫星数据传输延迟大,为500 ms左右,而低轨卫星则能极大缩短时延,实现50 ms以内时延,与地面光纤网络相当,这也使其可以支持在线游戏或视频聊天等基于实时数据传输类应用,可以满足除了部分超低时延场景外的其他5G场景需求。 通信卫星按运行轨道分可为静止轨道卫星和非静止轨道卫星,非静止轨道卫星又可以分为低轨道卫星(500~3 000 km)、中轨道卫星(3 000~10 000 km)和高轨道卫星(10 000 km以上)。 1958年12月,美国宇航局发射了“斯柯尔”(SCORE)广播实验卫星,进行磁带录音信号的传播,拉开了卫星通信的序幕,早期的卫星通信多以用于军事用途为主。1962年7月,美国AT&T发射“电星一号”(TELESTAR-1)低轨道卫星实现横跨大西洋两岸的电话和电视服务,奠定了商用卫星的技术基础。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为了给全球提供移动通信服务,提出了由77颗近地卫星组成的星群让用户从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打电话的铱星计划,虽然由于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最后宣告失败,但也为卫星全球组网尤其是为现在的“星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