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http://www.0888zz.com/)- 科技、建站、数据工具、云上网络、机器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学点产品心理学 | 用户的色欲

发布时间:2016-03-25 03:50:37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鸟哥笔记
导读:借用某社交产品经理一句“名言”:任何社交产品都别想阻止用户约炮的冲动。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用户约炮是用户的事,与任何社交产品无关,或者说就算互联网没有诞生,这世

学点产品心理学 | 用户的色欲

借用某社交产品经理一句“名言”:任何社交产品都别想阻止用户约炮的冲动。

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用户约炮是用户的事,与任何社交产品无关,或者说就算互联网没有诞生,这世界上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社交产品,人对于性的趋之若鹜就像飞蛾扑火,一种本能的应验!

当然把对性的狂热比做成飞蛾扑火是不合适的,但性的确是一种本能,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生理范畴的东西!而这种东西是被用户隐藏起来的,不被公开承认,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性的羞耻感!在这种羞耻感的支配下,人们在炎热无比的夏天活动中也会用衣服遮住敏感部位,物种起源所描述的人类对于性的羞耻感也是由来已久,群居生活开始之后就有部落用树叶或其它植株编汇的“衣裳”遮住关键部位……而《圣经》也对人类的祖先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之后的情景进行描述:“ 那天傍晚,天气转凉了,夫妇两人听见主上帝在园中行走的声音,就藏在树丛之中,想避开他。主上帝呼唤那人说:“你在哪里?”那人说:“我听见你走近的声音就害怕得躲起来了,因为我赤露着身体啊。”

产品关于用户性的包容性一定得是隐性的

宗教所解读的性,科学论著中描述的客观的性,与我们做产品时所思考的性有着同一个渊源。说白了用户就是人,人就是用户,他们两者并没有多大本质上的区别,若有区别也是表象层面的,一种性的延伸……

譬如在处理性的问题上:用户要比人更自由一些,因为人在现实生活中总要受到道德律令与纲常伦理的束缚,这种束缚会囚禁人生理问题以及累及到心理问题的释放,这种性的压抑普遍存在于用户的心理模型之中,我们要建设用户灵活的心理模型,就要把性考虑其中,但有一点要提到的是:产品关于用户性的包容性一定得是隐性的。产品不能把匹配性伴侣做成一个公开的功能:这是短视的,天真的产品人和公司才能想到的需求,当然这样做是违法的,也或许,它根本就走不到市面上,然而法律并没有规定性是违法的,性是一种天赋,一种本能。法律只是一种意志,而有些客体(譬如性)是不随意志转移的,做产品,尤其是做社交产品,或者是泛社交产品。(泛社交产品指的是那些不具备社交定位,但具备社交属性的产品,譬如购物网站中的评论功能就具备泛社交属性。)一定得把对性的包容性考虑其中,而产品对性的包容性也时刻考验着一个产品人是否具备长远的目光。

用比较功利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那些拥有性包容能力的产品对吸引用户,以及口碑相传都是利好因素。用户创造的价值无非就体现在用户上,而用户是否对产品能产生价值无非体现在两个方面:

用户的数量。虽然用户的数量与用户价值无直接关系,用户价值与用户质量成正比,但用户数量与用户价值有着间接的关系,首先,产品不具备产品价值,产品就无法积累初期用户,这里先放下用户的质量,没有用户受众和基数,用户的价值也无从谈起,尤其对积累初期用户期的产品而言,用户的数量大于用户的质量。

用户的质量。对于产品而言用户的质量不是你的用户人品好,有学历,有文化,有高雅的情趣,这也是用户和人之间的差别体现。当我们站在产品的角度来谈用户价值时,那些高质量用户就是付费用户,对产品的传播产生自觉性等利好的因素等……

而无论用户的数量,还是用户的质量皆有一个前提:什么是用户主动选择你的理由?对每个用户来说,他选择你的产品都会有吸引他的地方,而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可能吸引一大部分用户,我始终坚信两个定位一模一样的产品,包括logo的设计都一样,但logo颜色不一样的产品其用户量是不同的,我们以微信为例,倘若微信的logo不是绿色,而变成了黄色,或者红色,它的用户量与现在的用户量肯定存在着不小的差异,用户对颜色的挑剔,与颜色对用户心理的影响和反馈是一个双向的,潜移默化的客观存在。

当然这里只把颜色列举出来,颜色的客观存在对于用户心理来讲:也是一种“色欲”。作为产品细节对用户心理的影响,这种影响基于产品的整体,遍布其各处的每个细节,而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后果与最终用户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产品对于性的包容性就是产品对细节处理得当的表现。而产品作为一个直观的感受,用户体验对用户的影响也体现在两个层面:

架构表象层面:又称之为直观的感受层面,即用肉眼所感受到的产品框架,功能,颜色,字体,图片等……这些可视化的具有形状,属性与态势的存在,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一个产品的颜值和气质,就像我们端详一个女性是不是美女,而颜值,体态,以及其综合的搭配是不是和谐,成为我们评断的关键,用户体验与产品定位相比虽然是次要的,但用户体验与产品定位缺一不可,就像一个女神,外貌和内涵缺一不可一样的道理。

产品的意志层:用美女的例子来阐述,就是一个女人的“内涵”,有颜值的女人我们称之为美女,而美女和女神的差距体现在“内涵”二字,所谓“相由心生”,“相”就是一个产品的用户体验,而心就是产品灵活的规则(意志):即解决了用户哪些痛点。更深一层次说明是:产品的规则的灵活性,用户和产品规则的交流不在精神层面,而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一种主观的审视,也正因为是无意识状态支配的用户和产品之间的交流,所以用户呈现出普遍的情绪化,感性,易怒,挑剔……比如产品的卡顿现象会激怒用户,而用户会迁怒于整个产品。甚至会迁怒于公司,这是产品心理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

我笃信人(用户)的“性致”是不可公开化的,原因可能单纯的来自于亚当和夏娃的启示,而抛去宗教对人性的“含沙射影”,从纯粹的个体意识中寻找答案也未必那么困难,因为性毕竟是普遍存在于生理的范畴,我也相信对极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堪重负,这些日积月累的情绪上的糟粕急需一种倾泻,而这种宣泄的方式应该与摧毁这个词相关,譬如暴力和纵欲,而暴力这种具有摧毁性质的宣泄手段,由于其自身的负面因素产生了诸多麻烦,自觉性强烈的庸人自然另辟蹊径。

于商业化的产品而言,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忠于产品的本质:盈利。没错,任何具备私有属性的产品都具备强烈的资本属性,一个看似伟大的产品曾扬言要改变世界,而一款能改变世界的产品是具备完善的盈利模式的,当然,到最后,它也能真正的改变世界。我也听过最可笑的谎言:有了用户量就有了盈利模式,其实那些一开始就不知道怎么盈利的产品到最后也不能盈利,他们根本就不可能积累用户量,那些独角兽的崛起一开始就有着清晰的盈利逻辑,盈利模式有所欠缺,从侧面讲是产品价值基因的天生短缺,就像生在罗马格斗场天生柔弱多病的婴儿……一种假设性的填补始终是荒诞可笑的。改变世界这样的情怀是一种诗人的情怀,怀着像诗人一样真诚而炽热的心去做产品,比单纯的要完成一个任务应付了事敷衍出来的产品有一种自生性的气质上的差异。而诗人的情怀自然包括了对性的宽容,也能把性的容忍以艺术的形式设计在产品的灵活运作上。

用户心理建模能力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