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http://www.0888zz.com/)- 科技、建站、数据工具、云上网络、机器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身为一个过来人,我给运营人员最大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6-04-02 21:42:56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鸟哥笔记
导读:本文为【运营的基础修炼和入门】部分的第二篇连载。第一篇:为什么80%的运营注定了只能打杂?1这一篇连载,我想来聊一些有点儿特别的东西。如果要讲大一点,甚至可以讲:它

本文为【运营的基础修炼和入门】部分的第二篇连载。

第一篇:为什么80%的运营注定了只能打杂?>>

1

这一篇连载,我想来聊一些有点儿特别的东西。如果要讲大一点,甚至可以讲:它是我身为一个运营的信仰,也可能是我身为一个运营身上最大的核心竞争力。

在我自己看来,很多运营之间的差距,可能不在于硬技能,而在于这个我将要提到的意识,或曰是思维模式。它之所以能够成为我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可能接近90%的运营,身上都缺乏这样的意识和思考。

具备这个意识的运营,具备了可能性可以凭借一己之力赢得无数用户的追随和喜爱;而少了这个意识的运营,很可能只能在用户面前按部就班的执行、看转化、做数据,然后一点点追着数据往上走。

好了,为了让你更好地理解它,让我先来讲一个事情。

2

大约1个月前吧,我完成了一件看起来略有点儿不可思议的事儿:我通过我那个粉丝也就1万多一点儿的个人公号“黄的世界”发布了一个众筹,仅限3个名额,仅面向企业高管、管理者等开放,要求每个人必须一次性给我10万块,同时提供的回报不过是一些“运营相关咨询、帮发布招聘信息、帮写1-2篇PR文章”之类听起来不太靠谱且又有点儿虚的东西。

就是这么一个被我自己定性为“不靠谱”的众筹,在发布后短短10小时内,就完成了全部30W元的众筹目标,且,仅该篇文章就已经获得了接近2万元的赞赏,再且,还有至少10个人希掏出这10万块钱望参与我的众筹,这里的前提是,这10个人,此前都与我素不相识素未谋面。

身为一个过来人,我给运营人员最大的建议

之所以可以形成如此震撼的效果,是我发现有无数人争相愿意为我背书,他们当中,有我的朋友、学生、老师、前同事、前上司、前合伙人、现同事、现合伙人、现合作伙伴……

我特地把我当时表达的部分感谢内容截了图放上来,你可以感觉一下。

身为一个过来人,我给运营人员最大的建议

身为一个过来人,我给运营人员最大的建议

而之所以,我可以做到让如此多有头有脸、都还算有点儿江湖名声的朋友可以无条件为我背书,则源自于此前我在各种不同场合、不同时期所做的事情积攒下来的他们的认可。

类似这样的事情,其实是做运营的过程中会让你觉得特别奇妙也特别有成就感的时刻——你在过去某些时候的付出和积攒下来的用户认可,总会在某个你意想不到的时刻突然迎来一个小爆发,反哺到你身上为你带来出乎意料的巨大价值。

我想试图通过这个故事传递给你的信息是:我觉得,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有时只有抱着一种更加开放的秉持着一种“先不论我可能会得到什么回报,让我先来基于我的理解把事情做到极致”的状态,你才有可能做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3

就着上面的事,我想再分享给你另一个真实的事情——

做运营的大都会遇到类似的场景:你们新做了一个什么活动,发了篇软文,又或者是新产品上线了,或出于KPI的压力,或出于你自身想要去推广它的诉求,你总会把它丢到你加入的某些群里去,偶尔可能还会发个红包,希望大家帮你转发或点击一下充个数。

我有了一个运营群,群内大多是各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有一天,有两个我都还算熟悉的人在这个群里吵了起来。

而事情的起因,其实特别鸡毛蒜皮:只是因为其中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的运营群里毫无征兆也没有事先打声招呼的发了个类似的广告。

在他们吵了大约十多分钟后,我实在没忍住,跑出来说了这么一句:

就着刚才这个事我随便扯两句吧,不爱听的请无视。

做运营,我建议大家不要只单纯关注为了关注业绩、结果和转化去做那种“竭泽而渔”的运营。好比你要强推个啥东西,就满世界各种群里去发,且还老这么干,就是典型的竭泽而渔。

相对更好的方式,可能是考虑下这个东西的潜在价值,比如同样是一个活动,适合谁参加不适合谁参加,具体可能解决什么问题,都提前讲清楚,再给出些个人立场上中肯的建议,就会好一点。

再者,运营最好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场景和用户关系,比如你在一个自己基本不怎么说话、大家也不怎么认识你的群突然一下丢出来个活动链接,啥也不说就跑,或者是发个红包就跑,这个事情其实是很像是在纯粹消费别人的。假如你跟那群人不熟悉,那是不是至少要有一些铺垫或对应的表达才会更好也更尊重用户?

第二个故事讲完,不知道你又会有怎样的思考?或者是,这样的场景在你的工作中和你的身边是否似曾相识?

4

其实,与我们在第一个事例里提到的“传统世界与互联网世界中思考起点的差异”类似,我觉得,围绕着做运营,你可以选择相信两种逻辑。

前一种逻辑更加注重回报和约束,是一种“只有……才……”式的逻辑。它是一种从自身诉求出发的逻辑,其核心立场是:只有在我得到了我预期中的某些回报后,我才会考虑提供给你对应的服务或价值。

典型比如——

只有你完成了年度KPI或某个任务,才能从我这里拿走对应的奖金和奖品;

只有你先给我付了钱,我才会给你提供对应的服务或产品;

甚至,它可能会更加极端,变成一种“只要我能得到我想要的结果,别的都不重要”的逻辑。

这种逻辑,是强结果导向的——为了一个我想要的结果,可以忽略用户的感受和体验。

而与此同时,也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叫做“既然……那么……”型的逻辑,它更多是一种从用户端出发的逻辑,其用户端的核心立场是:既然你已经完成了某件让我认可的事,那么我作为用户理应给予你对应的肯定和回报。

就像小米早期那群狂热的米粉,他们之所以狂热,正是基于一种类似的逻辑——

既然你已经拿出的足够的诚意,可以重视我们的每一个意见,可以做到以每周一个迭代的速度惊人的解决我们提出的所有问题和质疑,那么我们作为用户愿意给予你最大的肯定和支持。

这样的逻辑,其实是一种“回报后置”式的逻辑。它更加强调我们专注于给用户创造价值,并相信,当你创造的价值足够的时候,用户一定会愿意给予你无条件的认可和回报,且这种回报,有时甚至会超出你的预期。

你会发现,包括众筹、打赏等等在内的很多近一两年开始从互联网衍生并普及开来了的模式,背后的核心逻辑,都是这种“回报后置”式的。

但,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除非你真的可以发自内心的相信,以一种“回报后置”式的理念和方式去做事,最终真的可以带来超乎你想象的回报,并彻底践行之。否则,仍然没有任何意义。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