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有一篇文章如此接地气的把运营和数据间的关系讲清楚!
还是来看个例子:假如目前所有站内数据可以对我们开放,那么站在运营端,若我们需要对于三节课的用户行为有更加深入精确的理解,从而更好指导我们的运营工作,我们该以何种思路去对于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从而得出一些更有价值的信息? 这里要先引入两个数据分析中的基本概念:维度和度量。 简单来说,度量就是具体的数据指标,它通常表现为某个量化过后的数据值。而维度则是去看待这些指标的不同角度。 举例, 网站的UV(用户访问数)是一个数据指标,而我们去看待它的时候,可以从日期的维度去看,以便评估一周或一个月内哪几天流量偏高或偏低,是否存在规律; 也可以从24小时时间划分的维度去看,以评估每天在不同时间段的流量分布情况是怎样的;还可以从地域的维度去看,了解不同地区的用户访问使用网站的习惯和情况是否存在差异…… 理解了这两个词,最终你会发现,所谓数据分析,无非就是界定清楚了你要评估的度量有哪些,然后需要知道你可能有哪些维度去看待这些度量,偶尔可能还需要在不同维度和度量间交叉做一下分析和比对,最后产出结论,把结果用图表等方式呈现出来就好了。 所以,回归到这个例子,我们如果要结合具体的产品形态,对于三节课的用户生态和使用习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或许可以先界定清楚,我们需要去评估的度量有哪些?这个度量需要结合你的核心产品功能来想,因为三节课网站上目前主要的产品功能就是上课学习,以用户可能会在这个网站上发生的核心行为为主线来看的话,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以下三类行为:访问、报名、上课。于是,围绕着上述3个行为,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度量就可能包括了: 网站访问数,注册数,报名课程数,实际上课用户数,视频停留时间,单视频重复播放数。 同时,对于以上的部分度量,我们应该有一个自己预设的合理区间(这个区间需要基于你自己对于行业和用户的了解来进行判断得出,或者是通过持续探索得出),比如说,单课程的实际上课用户数为该课程的报名用户数的20%-50%之间我们可能认为是比较合理的,那么如果该数值高于或低于了这个区间,均可视为异常。 然后,接下来的一步,就是我们需要再来逐次围绕着每一个度量来去看看,我们可以有哪些维度去看待它、分析它、评估它。 比如,
基本上,这种评估的出口有二:
好比,假如我们看到过去30天里的报名数据是这样的: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