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一名优秀运营人员日常的工作是什么样的?
内容的形式依据产品的变化而变,比如对于一款天气类的移动产品而言,内容就是天气阴晴、温度、PM2.5、紫外线等各项数据,内容运营的角色就是收集各个区域各个时段的天气数据,而相应数据可以通过国家气象局提供的接口获得,从技术的层面就可以解决内容运营的问题,所以没有配备专门的内容运营岗。 轻内容 天气等产品数据→游戏道具→赞/喜欢→跟贴/评论→自拍→短视频 内容 百科→问答→商品页面→文章→简历→设计作品/PSD源文件 重内容 网络小说→公开课→视频→自制剧→微电影→电影 以上产品的内容又如何运营? 内容运营需要在意的核心是什么: 生成机制 消费场景 展现形式 传播方式 还有内容运营的具体工作,还有太多东西需要阐述,之后有机会再讲; 依次往下分的,用户运营跟推广运营都只会比这个更复杂!!!有空再来填坑 推荐工具: Mac air:对于运营来说,air就行,如果你每天因为电脑卡的问题慢10分钟,一年是多长时间去算算,这个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Evernote:能使用Evernote尽量不用word,文档写到一半电脑死机简直太正常了,然后云协作也非常的方便 Photoshop:必备软件,无论哪个岗位,求人不如求已 收藏夹:从设计到运营到产品到创意到营销到素材各类网站的收集 OmniOutliner:推荐给微信运营的同事,原创文章不容易,理清思路,慢慢填空; OmniPlan:管理各运营项目的排期; 谷歌搜索:某网站搜索、标题搜索,文档搜索,关键词搜索,相关网站搜索这些功能,必定非常受用; 网盘 五、理解产品及用户 不断加深对产品的理解 尽可能知道产品过去的试错及数据 尽可能知道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尽可能的使用自己的产品,从0开始体验用户消费内容的场景,从0开始接触产品不断阶段时候的表现,包括登陆频次,使用习惯,向别人推荐产品的说辞 同样的方式去使用其它产品 理解用户 不断的分析用户各项数据,泡用户相关的群,看贴,等了解用户的诉求 推荐工具: Evernote,按标签记录,体验产品按照大类进行划分 六、学习 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依然做不好运营? 1、是懂还是一知半解 早上或者工作期间看一个运营相关的文章就说自己努力了,工作数年人积累的经验,需要细细研究才能了解此中深意; 做产品谈场景,学习运营一样需要谈场景,作者工作的场景是什么,产品形态是什么,产品阶段是什么,产品量级是什么,作者的从业经历是什么,作者的资源经历是什么,而你所处的场景又是什么,所以懂不是知道流量,转化率,标题写的方式,而是要不断的跟现在自己的状态做结合; 2、实践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执行是一日复一日的 3、总结 大家经常说四分产品三分运营三分运气 运营是什么是不确定性,为什么有不确定性,因为了解不够深刻,解释不了所以就有运营来解释,其实背后都是一定的逻辑跟数据的,不断的总结,才能剖析背后的内容 4、积累 比如今天有一篇微信产品的文章,看过受益非常多,能不能把所有微信的资料都收集下来,慢慢研究;微信如此,其它产品也需要如此; 案例:所有转发过万的微博,需不需要收集,觉得不错的营销案例要不要收集;已有的灵感要不要收集 系统性学习:看书,一次二次三次,反复看。 原作者:老顽童001 文章来源:简书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