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http://www.0888zz.com/)- 科技、建站、数据工具、云上网络、机器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腾讯的18年产品史——从“狗日的”腾讯到最受人尊敬的产品帝国

发布时间:2016-05-26 23:35:35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三节课
导读:腾讯,现在已经是中国国内公认的最具“产品”基因的互联网公司。在腾讯的帝国版图下,曾经拥有国内价值最高的产品——QQ,现在还拥有另一款价值更高的产品——微信。

第二,联众这一类休闲游戏门户的用户粘性来源,往往来自于用户天长日久的浸泡在游戏大厅以后,跟一些棋友、牌友们缔结起来的某种社交关系,甚至是社团组织。然而,这些关系当中的大部分,最后都会被沉淀到QQ上。

以此看来,腾讯当时正面宣战联众的逻辑,颇有几分类似于今日的滴滴出行逐次干掉“拼车”、“代驾”这样的“高频打低频”的逻辑。

以此为基础,加上出色的产品体验和细节,从2003到2004,短短一年之内,腾讯就已超越联众,成为国内第一大休闲游戏门户。此后,曾经的休闲游戏霸主联众,一路走低,直到慢慢退出主流互联网世界,消失在大多数互联网用户的视野中。

在休闲游戏之外,彼时在互联网世界里“最赚钱”的网游这块蛋糕,腾讯自然也不会放过。无论是自主开发还是代理运营,腾讯都进行了多方尝试。2004-2008年间,腾讯自主开发了《QQ幻想》、《QQ飞车》、《QQ堂》,同时代理了《穿越火线》、《地下城与勇士》等游戏,全面铺开战线。

这其中,QQ所积累下来的用户数与用户活跃度,始终是腾讯的“核武器”。2009年,Copy而来的QQ农场中“偷菜”的火爆,更展现了社交+游戏的巨大力量。

同年第二季度,腾讯首次超过盛大,坐上了中国网游行业的第一把交椅。 

2010年,腾讯代理《英雄联盟》,在网游的受众宽度与电子竞技的行业高度上,同时占领高地。2015年,腾讯收购LOL的开发公司Riots Game……

从休闲游戏到网游再到电子竞技等多方齐头并进,腾讯在游戏领域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扎实。而这也为腾讯帝国建立起了一个无比坚实的收入支柱——从2004年至今,游戏类产品已经贡献了腾讯总体体量中超过一半的收入来源。

4. 腾讯的产品基因局限

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都会有自己与生俱来的“基因”,这个基因是核心竞争力,但也会成为自己的局限。

对腾讯而言,这个基因,是“社交”。而因为社交而产生的局限,就是“搜索”和“电商”。

行业内,BAT三家都不止一次互相打过对方的主意,早就百度做“有啊”,后有阿里做“来往”,乃至支付宝大改版。但所有的这些企图,最终都受困于“基因”而败。

对腾讯,也是如此。在腾讯庞大的产品规划中,SOSO和拍拍就是分别瞄准搜索和电商而做的两款产品,他们也都没有例外的失败了。

2006年,腾讯SOSO上线,在搜索这块土地上,腾讯自此纠结了7年多时间,直到2012年,SOSO并入腾讯战略投资的搜狗,算是告一段落。

2005年,腾讯拍拍上线,开始了腾讯在电商领域的漫长探索和尝试,但从未大成。2012年,腾讯收购易迅网,继续以一种不甘心的立场对于电商领域进行着尝试。一直到2014年,在腾讯战略投资京东后,易迅和拍拍都并入京东,这个故事才算是告一段落。

在自己缺乏基因的搜索和电商两大领域内,腾讯最终都选择了通过战略投资缔结联盟的方式为自己筑起防御的城墙,而不再是拧巴的继续进攻。这或许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5. 腾讯的蜕变

时至今日,互联网圈内人士提起腾讯,大多会持肯定态度。“懂产品”,“开放”是常见的对于腾讯的评价。

然而,在2004-2010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对腾讯的评价却并非如此。

彼时,腾讯凭借着QQ的绝对战略地位,发展出来了数量众多且跨度极大的一系列PC端产品,这使得腾讯在大众生活中的存在感空前强烈,这一局面到2009年前后,达到一个顶峰。就当时的格局而言,基本上在每个领域内,除了电商、搜索以外,“生、死、腾讯”是互联网创业者的唯三选择。

这一情形,却不断催生起了腾讯的粗暴和自大。作为一家万众瞩目的巨头,抄袭、垄断、恶意竞争……这些开始成为了人们在提到腾讯时出现频率更高的词汇。

这样的局面,终于在2010年被引爆,当年,在互联网业内颇具影响力的《计算机世界》杂志封面公开发布题为《“狗日的”腾讯》的商业评论,内容列举了一系列腾讯依靠抄袭相应领域内领头产品以及凭借再凭借QQ的海量用户和绝对优势,甚至不惜采用排挤、封杀等流氓战术挤走竞争对手霸占整个市场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指责与声讨,一时引起了强烈的“倒腾讯”声浪。

而后的3Q(360vsQQ)大战,QQ拒绝在任何装有360的电脑上运行,则再一次把腾讯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腾讯的舆论危机空前强烈。

但,从后来的事态发展看起来,恰恰是这一次看似“危机”的风潮,促成了腾讯从“封闭、山寨”到“开放”的转变,逐渐成为了一家互联网业内真正受人尊敬的公司。

三、开放和“连接一切”的腾讯产品帝国2010-2016年

1. 从“野蛮”到“开放”

经历了2004-2010前后的“野蛮成长”,以及2010年的这场不大不小的舆论危机,腾讯开始改变在每个领域内横插一足的模式,相反,它开始做减法。一些次要的业务被剥离,比如在百度与阿里的阴影下生存艰难的搜搜和拍拍,比如一些O2O和边缘业务。

与此同时,更加重要的一个转变是,腾讯开始改变了此前那种“与每个领域的领头羊都一战到死,不把你搞死誓不罢休”的态度,转而走上了一条开放之路,用合作代替竞争。

建立在QQ空间基础上的“开放平台”,作为一个新兴但至关重要的产品线,在2011年前后开始面世,并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给为腾讯用户接入了来源于第三方开发的诸多服务,极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自此,腾讯开始正式由封闭走向开放和多元,之前的圈地跑马变为了更多的战略投资与合作。而,事实也证明,开放和合作事实上为腾讯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甚至是新的盈利方式。

同时,自腾讯此时开始,“开放平台”此后一度成为了各种互联网大型平台类产品的标配,从人人网到百度到阿里再到新浪微博,无不如此。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