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http://www.0888zz.com/)- 科技、建站、数据工具、云上网络、机器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黄有璨:我做运营这8年——从门外汉到COO

发布时间:2016-07-02 02:36:18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三节课
导读:我曾经是一名传统行业的销售,也是一名最高学历仅为初中的屌丝。从2008年开始,我进入互联网行业做运营至今,近几年,因为我自己操盘做过一些还不错的项目和运营案例,加上

三、我的运营生涯转折(2012-至今)

如前面提到的,到了2012年,我差不多已经是一个执行力还比较出色,自己可以独立Hold住一小摊事的运营了。起码到了这个时候,去到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把核心用户运营的事儿丢给我,我觉得我差不多都是能Hold住的。但这时的我的状态,充其量也就是一家公司内还不错的一颗螺丝钉而已,比起一个啥也不懂的小白,可能好得有限。

就在这种背景下,2012年,我迎来了自己运营生涯中的一个更大的关键转折点——在这一年,我第一次全情投入的参与了一次创业。

以此为契机,我为自己开启了一段长达4年,一直延续至今的飞速成长。不夸张的讲,我这几年内的成长和变化,可以算得上是几何递增和爆炸式的。用一个朋友的话来说,这几年里,每隔一段时间见我,他都会觉得我身上发生了一些不同的变化,那感觉,像是我在速度飞快的自生长着。比如说——

在2012年年初,我可能还只是一个执行层的运营。

2012年年底,我已经可以独自带着团队完成一些看起来很牛逼的运营项目和事件。

到了2013年年底,朋友们再跟我聊天时,发现我所关注的东西已经渐渐开始不再是“执行”和“手段”,而开始更多是“策略”、“行业动态&格局”还有“战术”。

再往后,2014年底的时候,我已经可以把“产品”和“运营”看作是一件事来对待了,聊起来各种产品架构产品机制产品方案的时候,已经毫无障碍,并且也开始能够搞定一些更牛逼的项目和产出,比如一个项目搞定几十万用户,诸如此类。

于是,朋友们总会好奇:到底我身上发生了些什么?

我想我可以从3方面给出些回答。

1. 关于环境对我的牵引

我想要分享的第一点,也是尤其重要的一点,就是——

“一个人的进步和提升往往是受到环境牵引的,你在合适的时候被放到一个合适的环境或事件中去,自然会获得巨大的提升和进步。”

这个逻辑就像跑马拉松,你孤身一人去跑和身处在一群长期训练的跑步爱好者中间跟着他们跑,所获得的成绩和结果多半会是迥然相异的。假如你身处一个竞争激烈的大部队中,而身边又比比皆是各种能力强悍的高手,你自然会更容易受到他们影响和驱动,从而得到更好的成绩。

对我而言,从2012-2016年的这4年时间里,正是如此。客观讲,这四年时间里我的飞速成长,与其说是我自己多么努力和NB,那些可以不断驱动和激励着我持续变化和成长的环境无疑更加具有决定性意义。

例如,2012年第一次创业做第九课堂时,因为身处一个压力巨大、资源稀缺、还经常各种没人愿意搭理你的环境,反而激发出了我自己内在的很多潜力,比如,我们当时就曾经纯粹因为不敢花钱,也没有资源,被逼着不得不去绞尽脑汁地琢磨怎么可以不花钱还能去做出一些不错的成果出来,最后居然真的生生就只是依靠一些不太需要花钱的创意和策划在早期搞来了近万用户。

再比如,在我们真的需要考虑赚钱并为此而发愁的时候,我也不得不为之往返奔忙使出浑身解数,最后也还就真的找到了一条略显曲折的道路创造了几十万的收入。而所有的这一切,放在做9课之前,我从没想过我自己也是能做到的。

我有一个兄弟,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

”一个人要想快速成长,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承受压力,二是背负风险,并能够试着在高风险或大压力的情况下去试着解决问题产出成果,除此之外无他。”

说点题外的,坦白说,对我而言,第九课堂那段经历是极度苦逼,也是留下了很多遗憾的。但它也同时是我自身发生蜕变的一个核心转折点,因为了这一段经历,我才会有之后的很多可能性。为此我发自内心的感谢它。

围绕着上面提到的这个逻辑,我把我在这几年里的一些主要履历与重大成长分享给你,它也许可以让你看到我更加清晰的成长轨迹——

  • 2012年 - 2013年底,我担任第九课堂COO

在此期间,因为身在一个创业团队啥都得管,我开始接触并了解了推广营销,并开始能够以每用户不到2毛钱的成本来完成一些推广项目。

因为在第九课堂与我的合伙人,文案大神小马宋共事,受其熏陶和影响,我的文案和写作水平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基本已经接近现在的水准。

我在第九课堂完整经历了一个产品的从0到1,我们完全从0起步,把这个网站做到了5W付费用户,年销售额400多万,这个经历是异常宝贵的。

我在第九课堂第一次自己牵头推动了一个商业项目的落地,最终单这一个项目就为公司带来了几十万的收入。

因为创业,也因为背上了一个COO的Title,我不得不开始跳出“执行”的层面,被迫要开始去考虑更多战略战术的问题,甚至行业、产业和商业层面的问题——虽然当时我确实对这些东西一无所知。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