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http://www.0888zz.com/)- 科技、建站、数据工具、云上网络、机器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一篇在知乎被狂赞的文章为何会在今日头条被骂得要死?

发布时间:2016-07-06 12:07:37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三节课
导读: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你会发现同样一篇文章的用户反馈在知乎、36kr和今日头条虽然不同,但是完全有规律可循。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个性与气质,它们可能

所以,今日头条的用户基本上看完标题就开始发作 。而知乎则不同,知乎是通过关注关系链进行推送,关系链的建立是基于用户对相关内容根据质量与兴趣进行筛选之后的结果。因此,知乎的用户接收到内容推送后,一般都会认真看完之后进行评论。

到这里我们就能基本理解,为什么同一篇文章在不同的平台上会有截然不同的反馈了。

但,这个问题并不会到此为止,接下来我会谈谈产品是怎么选择用户的。

三、产品选择用户的方法与逻辑

事实上,好多产品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比如产品设计、运营、内容陈列等)对用户进行筛选,以期找到与自己目标真正契合的用户,来塑造产品的特质。下面给出几个例子来对此进行说明。

1. bilibili ,通过产品流程删选用户。关键词:二次元。

bilibili的注册(现在是认证)环节引发了很多产品人的激烈讨论。如果用户想注册(认证)B站,必须得先回答长达100多个问题,而且需要回答对大部分,才能被认可为一个合格的“二次元”,注册成功。

一篇在知乎被狂赞的文章为何会在今日头条被骂得要死?

B站通过二次元问题提升了注册门槛,确保了B站早期中非常纯正的二次元文化氛围。

    2. 知乎, 通过运营选择用户。关键词:质感。

知乎当年的注册采用邀请制。利用邀请制的方法,确保了知乎用户的质量,给知乎带来了更多优质会员。同时,早期的高质量用户也开始形成了早期的知乎产品文化:尊重答案、尊重知识、乐于分享和帮助。

    3. 36Kr,通过内容陈列选择用户。关键词:专业。

36Kr在中国的科技博客算是在内容陈列上走在了前面(虽然国际上很多知名的科技博客,比如techcrunch、medium等都是早已是“阅读列表”陈列),以精品而不是大量内容取胜。通过对比就可以发现,36Kr这样的新兴内容媒体平台,和新浪科技、今日头条等媒体基本上是完全不同的。

大家可以做一个选择题:

每天只更新20条信息(36Kr)和每天给你500条信息(头条),你会选择哪个?

通过推送的频率也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媒体平台对内容的重视程度,两者显然不同。36Kr的编辑加工和专栏作家的精致写作更有可能让用户读完,像进入一个精品店,每件衣服都要看看。而今日头条则是一个新闻超市,里面的内容实在太多了,用户只能看下标题,而没时间细看内容。

这和当年新浪的新闻超市模式犹为相似。但两者不同的是,今日头条把第三方的内容源也引入进来,比如“头条号”,而且给用户推荐的精准性比新浪高了很多。虽然都是PGC的生产方式,但事实上运作的模式是不一样的,36Kr是专业编辑,今日头条是平台,希望用机器的方式推动PGC的分发,所以导致用户在这个产品的完全反馈不一样。

    4. 今日头条,通过的个性化推荐选择用户。关键词:效率。

按照我的观察,今日头条有多次推送过程。首次推送的核心是标签,其余推送的核心是用户反馈情况。首次推送让技术能力与用户标签和内容关键词进行了映射匹配,有助于使用户喜欢的内容很快地被推荐给其他用户。第二次、三次等推送则是根据首次或上次推送的用户反馈情况,这样的反馈有助于更精确地将这个内容推送给类似标签的用户。

举个例子来说,小A喜欢看科技、互联网、硬件标签的文章,第一次推送的时候,机器给小A推了一篇题为“微软260多亿美金并购linkedin究竟是不是疯了”的文章,小A打开了这篇文章。于是,机器会觉得这个文章小A比较喜欢,所以就推送给了标签也是“科技、互联网、硬件”的小B、小C、小D,发现如果他们也点开看了文章的话,就继续推送。

这就是今日头条的工作逻辑。如果大家有兴趣详细了解的话,可以在文章结尾留言,我改日专门写一个数据驱动内容分发的文章,详解一下兴趣引擎的工作原理。

不过今日头条的兴趣引擎完全根据标题和文章关键词热度来确定推送,好标题(选题)一日千里,差标题但优质的内容就无人问津。今日头条的效率就像毒药,让人们不断地去优化标题和选题,而忽略了内容本身的质感。

说到这里,我认为微信订阅号很有必要该反思一下了。按照内容生产,订阅号既有PGC也有UGC,它的初衷是做社交化推送内容,限定推送的数量,提升质量。但随着订阅号增加,质量参差不齐,阅读率持续下降,所以出来个尴尬的“置顶”功能。

不过,这样做既没有带来效率,也不一定带来质量。随着用户焦点的迷失,运营公众号的人已经很难获得粉丝快速增长,用户也觉得内容太多,用户的产品体验也会受到影响。这就是我曾经说过的,内容对于用来说,已经溢出了。

当内容对于用户来说溢出的话,就需要做内容生产者的分成和分级运营,只有原创标签还不够!留给订阅号的时间不多了!“付费订阅号”这件事,得赶紧做了!

以上内容,纯属猜测,如果猜对了,概不负责!

本文作者为三节课(sanjieke.com)发起人 Luke,作者有十年以上产品经验,原百度搜索产品架构师,资深产品经理,《产品的视角:从热闹到门道》一书作者。如需转载,请联系三节课(ID:sanjieke),并注明出处。

三节课是首家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提供最系统的产品 + 运营学习课程,定期出品有深度的产品观察 + 评论。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