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雅地抄(xue)袭(xi)其它产品而不会被人骂?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小米抄袭苹果大家好像不那么care,但小米又一次使用了一个独立设计师的设计图没有声明,反而引起了业界的讨论和批判。 (就是这张数据图创意) 为什么小米抄袭苹果大家不骂,小米抄袭草根设计师会被批判呢?后面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总体而言,商业模式和业务逻辑的雷同一般是模仿或者学习,不太会被认为抄袭。而交互和视觉体验的抄袭肯定会被界定为抄袭。 之所以商业模式和业务逻辑不太在乎是否抄袭,一个原因是商业模式比较简单,业务逻辑也基本就那么几个,人类几千年来也就发现了面向用户收费、面向客户收费和交易佣金三种大的商业模式,你想独辟蹊径都不可能。 而交互体验的雷同是最被诟病的低级抄袭,一方面原因是视觉设计是创意,抄袭创意是最无耻的行为。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里面,交互和视觉都可以申请软件著作权,与有软件著作权的作品雷同,很容易被定义为抄袭。 二、如何认定抄袭与否呢? 1、专利和著作权是最好的证据 大厂都累积了很多发明专利、设计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这些是最好的证据。但专利审核流程长,周期长,申请一个专利下来太慢了。在阿里,申请下一个专利会奖励几万元,在百度也有几千元的奖金,大厂希望激励员工更多地储存专利。 2、产品发布的先后顺序 产品发布的顺序其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发布时间,而是进入公众视野的时间。我们常常看到某款产品上架时间很久,但不是很有名气,而抄袭者很快火起来之后,用户也就先入为主了。互联网产品的发布不像科学实验那样,第一个发布到公共期刊的人就是第一个发现者,互联网第一发布时间是不稳定的。 3、吵架,谁嗓门大可能谁就占便宜 在很多时候,大家都有自己的理由或者借口。这时候就开始看谁PR能力强,谁嗓门大了。嗓门大,会讲故事的人通常会占据上风,至于事情的真相其实不重要。 三、有没有“抄袭”很成功的产品? 曾经,我听有一个牛人说过一句话,虽然牛人的名字已经忘了,但这句话很好:抄袭最牛逼的产品,并且加以改造一直是中国优秀创业者的法则,一直以来都是。 微信应该是“抄袭”最成功的产品了。微信抄袭谁?kik!这是张小龙不否认的,曾经在饭否日志里张小龙也提到了其他模仿kik的中国产品做的很烂。言外之意,微信的模仿更好。事实上,微信模仿kik,但做的比kik更符合中国人习惯,加入了qq的遗产。kik只要一次登录,永远在线;kik是通讯录软件用来替代短信;kik是默认语音通话模式的…… 微信还模仿借鉴了Facebook的Public page,做了自己的公共号。这也是一项成功的“抄袭”。其实FB上有个人主页和公共主页,形式很相近,但功能不一致。微信的公共号就是借鉴了FB的公共主页,提出了公共号这一产品,这一模仿简直是神来之笔! 微信还模仿了FB的Timeline,加入了朋友圈这一模块。其实,微信就是中国的FB。 FB=Timeline+Message/Whatsapp 微信=IM+朋友圈 微信是真实一款充满了腾讯基因(即时通讯基因+山寨基因)的产品,但又是模仿的最好的产品! 透露一个小消息,其实三节课也在模仿一款外国的产品,你们能猜到么?估计很难猜到,因为我们的模仿真是不错,以至于一点都不像。 四、还有两个小问题 Q1:为什么向下抄袭很让人难受,而向上不那么被人诟病呢? 还是那句话,大公司特别是行业领先的公司就应该有被人抄袭的优越感,而不是从比你小的公司那偷窃。如果这样,你第一名的合法性就会被质疑:你是偷来的第一名?这是腾讯2010年之前的合法性问题,虽然体量很大,市值越来越高,但行业认可很低。 Q2:为什么国外很少抄袭但国内很多呢? 事实上,从肉眼观察来看,国外产品间信息陈列和交互视觉的抄袭是很少见,不仅如此,对商业模式和业务逻辑雷同的也很少。Uber出来后,中国出了几百个打车软件,而美国一直就是只有Uber和Lyft。Groupon出来后,中国出来千团大战,美国就没那么多,连Yelp都没怎么做团购。 应该说,美国人做事追求成功的段位比我们国内要高一些:要结果,也要过程,要成功,也要有受人尊重的创造价值的故事。毕竟,大家都不是吃不上饭了。在中国,大家更看结果,不看过程。成王败寇,以结果论英雄的意识太强了。所以,互相抄袭,成功后PR是中国大部分创业产品的路。QQ(原名OICQ)不就是抄袭了ICQ么? 为什么抄袭一直打嘴仗,没实际变化呢?因为行业节奏太快,真实诉讼太慢吧?与其诉讼,还不如打嘴仗。 ......(此处省略33333字Luke老师的碎碎念) 本文作者为三节课(sanjieke.cn)发起人 Luke ,作者有十年以上产品经验,原百度搜索产品架构师,资深产品经理,《产品的视角:从热闹到门道》一书作者。如需转载,请联系三节课(ID: sanjieke),并注明出处。 三节课是首家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提供最系统的产品 + 运营课程学习,定期出品有深度的产品观察 + 评论。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