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http://www.0888zz.com/)- 科技、建站、数据工具、云上网络、机器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每天重温“历史上的今天”,“馒头说”如何用3个月做到10万粉丝?

发布时间:2016-11-26 11:07:51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新榜(ID:newrankcn) 编者按: 历史上的今天发生
导读:副标题#e# 作者:newrank 来源:新榜(ID:newrankcn) 编者按: 历史上的今天发生过什么呢? 这个看似与此时此刻的生活并不密切相关的问题,却是公众号“馒头说”每天早上都会讲的故事。这个号又被称为公众号版“历史上的今天”,正式运营始于今年7月,目前已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作者:newrank

来源:新榜(ID:newrankcn)

编者按:

历史上的今天发生过什么呢?

这个看似与此时此刻的生活并不密切相关的问题,却是公众号“馒头说”每天早上都会讲的故事。这个号又被称为公众号版“历史上的今天”,正式运营始于今年7月,目前已经有近12万粉丝。(馒头大师说他和石榴婆一样,不喜欢“粉丝”的叫法,而称为“读者”。为便于理解,下文还是编辑为“粉丝”)

运营者张玮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馒头大师”,他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现任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旗下新媒体产品“上海观察”的运营、技术中心总监。与此同时,他还是时尚大号“石榴婆报告”的合伙人、“石榴婆”的丈夫。

做完大号再从零开始做小号,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也是张玮今天想跟我们分享的话题。虽然粉丝数无法与百万千万级大号媲美,但“馒头说”也运营得小有声色:写出过百万阅读的爆文,收到过张自忠将军孙媳妇的感谢留言。

当教科书上冷冰冰的历史被放进“微波炉”里重新加温,那些仿佛已经远去的往事,突然又变得有意义起来。

以下内容由张玮自述。

● ● ●

“馒头说”的出现

其实是为了原创标?

当初想到做“馒头说”,其实是想在工作之余,写点东西调剂一下。没有任何的功利性的东西在里面。因为如果说要做一个微信号来获得一些经济上的利益,其实“石榴婆报告”已经做得可以了。而且我的本职工作也非常忙。

但当时手边正好有一个很早很早就开的微信号,原本是用来发表一些自己随笔感想的,三个月也未必能更新一次,于是就拿来用了。那个号就叫“馒头说”。

每天重温“历史上的今天”,“馒头说”如何用3个月做到10万粉丝?

▲张玮

做历史,也是出于兴趣,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大学也是文科生(是文史哲兼修的一个专业),所以就选择了做历史。

当时还另外一个想法:到底多久能拿到“原创标签”呢?因为“原创标签”是要连续更新一段时间才会给的,但我其实平时工作挺忙的,我估计自己很难坚持更新,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就写“历史上的今天”。

现在有专门的网站,可以查找历史上的今天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对于我来说,只要挑几件觉得有意思的事情阐述一下就行,每天都会有素材,不愁没有题目做,比较容易坚持。

所以,2016年的7月15日,“馒头说”发了第一篇推送。

每天重温“历史上的今天”,“馒头说”如何用3个月做到10万粉丝?

▲此后,“馒头说”每天分享一段历史,并常常在结尾附上一段“馒头说”

这是我最初设想的理想形式,挑几件读者和我自己都感兴趣的历史事件,胡诌几句。但做到后来不行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希望读深读透,每次就只能集中写一件事了。

● ● ●

历史故事怎么讲更好听?

现在回想起来,刚开始做的那段时间,真是一段非常珍贵的体验。

当时每篇文章推送出去,3个小时左右能达到200的阅读数吧。这个是什么概念呢?3个小时,“石榴婆报告”的头条推送文章已经是10w+了。作为一直操作“石榴婆报告”后台的我,这种反差的感觉可想而知。

但那段时间的付出也很值得。因为后台的评论和留言少,所以我每条都还有精力一一回复,慢慢地,一些读者开始习惯和我互动,也会在每天固定的时间等候。我记得一位经常和我互动的读者曾在后台留过一句:“等你粉丝多起来了以后,就不会回复我了吧?”

这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后来确实读者的留言和评论太多了,我实在是没有精力一一回复了,但只要我有空,我都会尽可能地都回复。包括看到读者留言说今天是自己生日或家人生日(做“历史上的今天”,读者很容易这样留言),我只要看到,都会回复一句生日祝福。

每天重温“历史上的今天”,“馒头说”如何用3个月做到10万粉丝?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无论是运营大号还是小号,是共通的——你真心对你的读者,你的读者才会真心对你。

不过话虽如此,持续运营还是非常累。

其实一开始做的时候,每天只要半个小时就可以了。但后来读者越来越多,期待也越来越高,所以必须每天花的精力也越来越多,现在可能写一篇要2-3个小时了。而且因为白天工作忙,所以只能放到晚上睡前来写。

一开始,我劲道足嘛,每天都更新,到后面就发现不行了,因为每篇文章要查阅大量的史料,碰到说法不一样的,还要去考证,然后要串出一条时间线和一条逻辑线,再用最能让人听明白的话语把这个历史故事讲述出来。于是后面开始周末休息,再后来发展到隔天更新。

▲有时候“馒头说”也会只推送一些图片

我曾就更新的频率征询过读者的意见,那次后台有3000多条留言,大家的回复还是挺让我感动的,总的来说,就是希望我自己注意休息,然后只要能保证质量,数量不做过多要求。

● ● ●

2万粉丝写出百万爆文

两个重要的涨粉节点

回过头想想,这个号的运营也有几个标志性的节点。

第一个节点,是在我做了大概两个礼拜以后,当时有1000名左右的订阅读者,阅读数大概每篇在500左右的时候吧,我忽然觉得有了一个想法——我做得挺认真的呀,让更多的人读到是不是更好?

于是我就做了一件事:让我太太在“石榴婆报告”里提一句。

我必须要承认,这一点是一般的小号无法做到的,而我恰好有这样的资源。但我觉得这个道理还是一样的:一个微信公众号从零开始做,除非你特别特别牛,或者你正好赶到了一个好时机,不然,“抱大腿”还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有人为你推荐,毕竟还是不一样的。

▲“石榴婆报告”转载“馒头说”的文章,粉丝在评论区称“爱屋及乌”

石榴婆提了一句后,那天晚上,后台涌进来12000个读者,她们大多自称“观光团”。第二天,走掉了5000个,哈哈,这也很正常,进来看一下,一看是历史,不感兴趣,就走了嘛。女生对历史不感兴趣也是件很正常的事。

但毕竟还是留下来7000个对不对?对于这7000个,我还是挺有信心的:只要你没有果取关,我就有信心让你留下来。

这7000名读者,应该是“馒头说”的进一步扩散的核心力量。

然后第二个节点就来了。因为8月份开始进入里约奥运会时间了。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