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森十大交互原则实用总结
如果当初没有进入产品经理的队列,笔者说不定也是互联网程序猿中的一员。做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有好也有不好,好是因为一般有一个idea或者是新的需求,在没有用到特别尖端、特别前卫、特别超出自己理解范围之内的技术之外,基本想一下就知道大概要怎么做,需要做哪些地方的改动,大概要花多长时间。不好的地方也是,因为太清楚技术实现,所以容易有种想把所有的中间过程都让用户知道的强烈曝光欲。这种感觉,真的只有做过技术又做过产品的人才能理解。偏技术的产品经理做出来的产品体验和偏用户的产品经理做出来的产品体验,大家可以自行脑补Windows和Apple,大概就是那种感觉~~ 笔者在认认真真做过用户端产品的5个月之后,终于恍然大悟要如何去衡量产品的体验。以下为笔者结合尼尔森十大交互原则和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情况,总结出来的一份自查清单。以期在每次做完产品需求或者进行产品验收的时候,都按照如下的规则老老实实检查一遍,保证用户体验。这些经验是总结给有技术背景,但是不太重视用户体验的产品经理(比如我)的一些警告和警示,对于初入行或者想入行的产品小白,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尼尔森十大交互原则上场~~ 原则一 状态可感知 1. 菜单tab记录是否明显? 菜单Tab可以让用户知道自己当前在哪个位置,否则他们就会在我们的产品里迷路。 2. 标题栏是否明确? 文章的标题是一篇文章的招牌,而标题栏就是一个页面的招牌,一个页面如果连标题栏都没有,或者标题栏和内容不符,那用户体验也是极差的。 3. 数据加载是否有进度提醒? 很多时候,用户不是不愿意等待,只是等待的时间过长,用户也不知道还有多久,索性就把应用给关了,如果加上一个进度提示,让他知道页面加载和跳转大概还有多久,他就会更加耐心。这和我们早上赶路去上班愿意坐地铁二不愿意坐公交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公交车的到达时间是不确定的,而地铁一定会在说好的点到站,这样一比,地铁的用户体验就比公交车的用户体验好多了。所以,进度条是很有必要滴~ 原则二 贴近用户认知 1. 所有的图标或者术语是否都在用户的理解范围内? 比如表达性别的图标: 这两个图标分别是什么意思?你真的清楚吗?如果你不清楚,为什么要把问题留给用户呢?如果你清楚,你确保大部分的用户都清楚吗? 2. 有没有容易产生歧义的图标? 举个活生生的例子,这是我们某个功能早期的图标: 选中之后是这样的: (源文件已经找不到了,我是凭着记忆和拙劣的PS技能搞出来的~反正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回头看时,我的心情是狰狞的: 大概你也已经明白,这样的图标变化,真的是没什么卵用。。。 3. 除了图标之外,所有的文字,用户是不是都能读懂?有没有技术性语言是贴近技术而不是贴近用户的? 原则三 操作可控 1. 是否支持撤销或者重做? 原则四 一致性 1. 同一个含义的功能是否是同一个称呼或者同一个图标? 会不会有时候返回按钮是这样的: 有的时候又是这样的: 2. 返回和前进按钮的位置是否都保持不变?有没有出现有的页面有而有的页面没有的情况? 顺便吐个槽,现在火得不得了的《王者荣耀》,一般情况情况下返回是在左上角的,闯关模式每闯完一关,返回是在中间的,我真的不相信闯关模式是外包出去的!! 原则五 防错 1. 在容易犯错的重要操作是否有二次确认?比如取消订单,比如删除记录等等。 2. 在做出删除等不可恢复的操作之前,有没有文字提示? 原则六 再认好过回忆 1. 已填写的内容,是否在最终确认时向用户展示以示确认? 2. 已选择的商品和数量在最终下单前有没有和用户再次确认过? 原则七 灵活高效 1. 加载速度够不够快? 2. 用起来是不是能快速上手? 3. 功能有没有过于复杂不好理解? 4. 所有能点击的地方,指向性是否明确?有没有让用户迟疑的点击事件? 5. 最重要的是,你的中级用户都明白如何使用吗? 原则八 易扫 1. 重要的功能/内容是否突出? 2. 版面划分是否清楚? 3. 不重要的功能是否隐藏或转移或弱化? 原则九 容错 1. 如果出现了错误,是否有人性化的提示告诉用户应该去哪儿而不是只有404? 2. 会不会出现异常操作导致应用崩溃的情况发生? 原则十 人性化帮助 1. 简单的功能是否不需要文档就能看懂? 2. 陌生的功能是否有新手引导? 3. 困难的共是否有帮助中心? 4. 复杂的问是否有帮助文档? 5. 客服电话贴上了吗? 好啦,就酱~等笔者发现新的自查项时,会自觉添加进去的~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