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http://www.0888zz.com/)- 科技、建站、数据工具、云上网络、机器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交互 > 正文

传统渔业与物联网结合 极大力度推动了渔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06-22 16:20:56 所属栏目:交互 来源:互联网
导读:物联网,一个科技感十足的战略新兴产业;养鱼,一个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很多人眼中,两者似乎很难产生直接关联。但对于养了14年鱼的沈云建来说,物联网让他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巡塘是养鱼人夜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鱼塘里的氧气依靠藻类光合作用
   物联网,一个科技感十足的战略新兴产业;养鱼,一个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很多人眼中,两者似乎很难产生直接关联。但对于养了14年鱼的沈云建来说,物联网让他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巡塘是养鱼人夜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鱼塘里的氧气依靠藻类光合作用产生,夜间没有阳光,水里的溶氧量就会大大降低,鱼因缺氧会浮在水面吞食空气,被称之为浮头。轻微的浮头会影响鱼类生长速度,严重浮头会造成塘鱼大量死亡。因此养鱼人夜间要巡视鱼塘的情况,随时调整增氧泵以保证供氧。
 
  曾经,沈云建与妻子每隔两三个小时就得巡塘一次。在养鱼繁忙期,四五个鱼塘的工作量常常压得两人喘不过气来。“尤其到了夏天,那更是每晚都不能睡个安稳觉,深怕水里氧气含量不足,自己来不及处理。除了不定时的巡塘,也没有其他的办法。”沈云建说。
 
 
  “博士渔夫”的智慧“养鱼经”
 
  在浙江省内率先尝试物联网养鱼的,是距离德清县不远的菱湖镇。2016年,深知父辈养鱼艰辛的中科院博士沈杰,在事业顺风顺水时,辞去高薪工作,带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回到了家乡湖州菱湖镇,一手创办起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搭建起汇集养殖户、饲料厂商、销售档口、金融机构等相关方的物联网平台,从养殖、销售、融资等环节重构渔业生态。
 
  此前,沈杰已经是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总体组组长、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曾代表中国牵头制定全球首个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国际标准。
 
  “物联网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而是一个整体的创新模式。它真正的落地,必须把技术和行业两个层面结合起来。”在沈杰看来,渔业是一次不错的试水。一方面,渔业和大多数行业一样存在着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有很强的样本和变革意义:另一方面,渔业有着适合物联网发展的土壤,物联网能为这个行业带来极大的增值空间。
 
  “养鱼先养水”,水的含氧量、PH值、氨氮浓度等,都会影响鱼的成长。调节好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成长的关键。为此,沈杰借助物联网技术研发出一套智慧水产管理平台:在鱼塘里安装传感器,鱼塘边的表箱连着远在城镇的监控中心。
 
  从“劳心劳力”到“省钱省心省力”
 
  从外观上来看,传感器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小方盒子,然而借助水中的一根感应线,它可以把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手机系统平台,方便后台及时了解水中的含氧量,实行水质在线监测、大数据鱼情分析、病虫害预警防治等。一旦溶氧数据小于设定的标准,手机就会自动报警。不仅如此,软件后台还有人24小时监控,会第一时间打电话告知养殖户,让养殖户操控手机,及时开启增氧设备,真正实现了“两人通宵,千人睡觉”。
 
  庆渔堂德清分公司总经理金辉告诉记者,物联网水质监控服务不仅能把鱼浮头死亡率降到千分之一,降低渔民深夜巡逻的工作强度,还可以降低电耗15%以上,提升产量10%,可为鱼塘用户亩均效益综合提升约2000元人民币。
 
  要产量,更要环保
 
  2018年,菱湖镇的物联网养鱼模式被正式引进德清。据德清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与市场信息科副科长张东升介绍,由于目前从事渔业的村民普遍年龄偏大,对智能化的理解存在偏差,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不高,因此政府通过招投标方式采购设备,免费让养殖户使用传感器。
 
 
  如今,庆渔堂又计划在德清启动他们自主设计的一种“高效益、高品质、零排放”的双鱼塘微水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即“一个鱼塘养鱼、一个鱼塘调水”,主要利用立体分层注水系统,让水在两个鱼塘间循环利用。据金辉介绍,这是一个包括实时监控、智能增氧、自动投料、纯物理杀菌等技术的物联网生态水循环养殖系统,不仅可以轻松养鱼,还可以降低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水体面源污染,实现智慧养鱼、高效养鱼、生态养鱼。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