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告:揭秘互联网帝国的饿狼本性
长期重商时代始于20世纪80年代里根执政时期,并在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担任总统的20世纪90年代得以继续发展。然而,当前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激烈反对美国商业中两大最宝贵政策,自由贸易和自由移民。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7月份接受总统提名时警告称:“我不会让美国公司搬到其他国家,也不会放任它们解雇职员。” 而特朗普的民主党对手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也严厉谴责大公司利用它们的权力提高价格、限制消费者的选择、降低工人薪酬以及抑制初创企业和小企业的竞争等。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对美国企业持积极看法的民众从1999年的73%降至今天的40%。盖洛普民调又发现,民众对大公司的看法似乎没有太大波动,70%美国民众依然相信经济依然被特权利益团体操纵。 在全球富裕国家,这种对企业日益敌视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英国6月份决定退出欧盟,部分原因就是受到民众对大公司的强烈不满所驱动,大公司曾游说英国继续留在欧盟。许多欧洲民众越来越对长期坚持的“盎格鲁-撒克逊资本主义”产生怀疑。 这种对大公司的敌视态度已经影响到决策者。美国司法部反垄断机构表示,在奥巴马总统任期内,他们已经取得39次反并购案的胜利,即法庭阻止交易或因政府反对而放弃并购。而在小布什执政期间,获胜次数仅为16次。这些胜利包括阻止康卡斯特收购时代华纳、Halliburton计划收购Baker Hughes等。 欧盟也对谷歌等科技巨头也采取连续性的强硬措施,比如要求苹果补缴在欧洲漏缴的数十亿美元税款,允许欧洲新闻出版商向谷歌等国际平台展示报道文章时收费等。英国新任首相特丽萨·梅(Theresa May)已经表示,她支持削减CEO薪酬,提高工人薪资。世界各国政府也在开始协调,共同打击“避税天堂”。 大公司联合的危险 这份提别报道也展示了大公司联合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创业时代”为新的“社团主义时代”铺平了道路。在世界上最先进的经济体——美国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中,这种模式特别明显。大公司变得越来越庞大,根系也越扎越深。在科技产业中,少数公司在20年间成长为庞然大物,现在正竭尽全力保证自己处于产业链顶端,包括吸收人才、购买专利、投资于研发等。与此同时,小企业的创办速度处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
![]()
大公司的联合令人堪忧,这有很多原因。强势的公司会加剧不平等,因为它们的利润异常高,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也会更高。美国上市公司中,5名高管薪酬占企业收入比例已经从1993年的5%增至2013年的15%以上,尽管研究显示CEO薪酬与其表现呈现负面关系。 这类公司也会引发政治问题,因为权力会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这些公司越“根深蒂固”,与政府的关系可能越不健康。他们可能雇佣大量说客,甚至吸收更多前政治家加入董事会。科技公司还引发新的担忧,它们累积了有关普通人前所未有的大量信息。 但是大量的反商业情绪也正受到仇外心理、保护主义以及愤恨驱动。英国工党领袖杰里米·科比恩(Jeremy Corbyn)不喜欢任何形式的企业。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法国勒庞(Marine Le Pen)等极右翼民族主义者不喜欢外国大公司。欧盟针对美国科技巨头被视为保护主义。
![]()
美国民众对大公司信任度统计 随着对大公司的不满情绪持续累积,有三件事需要注意。第一,当前处于资本主义核心的超级明星公司多属于进步力量。苹果的iPhone和iPad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必不可少的工具,因为它们是便携式技术的奇迹。而为了颠覆许多行业,科技巨头们正改变的更好。Uber提供的服务优于传统出租车公司,正迫使后者做出改进。Airbnb提供酒店的廉价、便捷服务。有些高科技公司正努力帮助降低产品和服务价格,比如亚马逊和Uber。其他公司甚至提供免费服务,比如谷歌和Twitter。 麦肯锡公司统计显示,仅美国和欧洲的消费者就可享受价值大约2800亿美元的“免费服务”,比如在网上搜索或指向等。此前,这些服务需要花费消费者大量时间和金钱。达斯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的维杰伊·戈文达拉扬(Vijay Govindarajan)指出,大公司可以帮助解决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小公司来说太大,而对于政府来说又过于复杂。 大公司拥有充足资金进行长期投资,跨国运营可帮助其更灵活地调配资源,卓越的管理技能也能帮助其履行承诺。他们还可以利用自己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专长,为穷人分配资源,或教授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如何去做。它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庞大规模和管理经验协调不同的资源、向全世界传播最好的技术以及扩展最好的创意。 过犹不及 第二,政府干预很容易起到反作用。欧盟对苹果和谷歌等美国科技公司的强硬态度,已经促使世界两个最大贸易集团陷入贸易战边缘,这部分原因是欧盟的言辞过于激烈,还因为其举措受到质疑,比如试图强迫苹果补缴税款等。监管的宗旨应该是促进竞争,然而现在却起到相反作用,正在通过提高进入门槛保护大公司、扼杀小公司。监管是为了防止公司变得太有钱,这有时候会导致它们懈怠,不再长期投资于研发。决策者需要寻找平衡,既要支持消费者渴望的竞争,又要关注企业从投资中获得回报的合理渴求。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