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帝国消亡史
在买下 Flickr 的同一年,Yahoo! 又收购了日程网站 Upcoming,这个网站最大的特色即在于上面的各种日程活动都是用户社区产生的,用户还可以对这些活动进行标记是否感兴趣,并邀请提醒朋友参加活动。然而,在被收购之后,这些数据便全被转移到了 Yahoo 上去,到了2007年初,Upcoming 的帐号系统也被迁移到了 Yahoo。 换言之,Yahoo! 购买这些创业公司看重的只是它们的产品服务及数据,却对驱动产品数据的最关键的用户社群视而不见。在社交互联网时代,Yahoo 的思维还停留在九十年代的破落窠臼之中,它们依然将自己当做一个收集互联网信息、满足用户搜索需求给出答案的网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用户本身,才是互联网最大的驱动力和核心。 事实上,Yahoo!之所以收购 Flickr 并非因为它活跃、有创造力的社区,而是它的图片资源,基于每天数以百万张上传的图片,Yahoo!认为自己可以编制出一个互联网最完善的图片搜索目录,而这也理所当然地和它的广告业务挂钩了。 到了2007年,基于上述商业逻辑,Yahoo!开始了 Flickr 帐号系统的迁移工作,以前的用户无法再使用过去的 Flickr 帐号登录,必须通过 Yahoo 帐号才能上传分享图片。结果,这自然而然引起了大量 Flickr 原住民的不满和愤怒,当然,这也让 Flickr 团队颇为郁闷。 更大的危机也渐渐在 Yahoo!和 Flickr 团队之间暴露出来。 Yahoo!矢志要让 Flickr 的提醒移除系统改变成在用户上传的内容上线前就展示在屏幕上,但是,Flickr 团队考虑到这会耗去大量时间并涉及侵犯到用户隐私,并要求和 Yahoo!高层开会进行进一步的商讨。然而,在会议开到一半的时候,Yahoo!的一位副总裁看了看表,表示还有别的事请要处理便离开了。 时任 Flickr 社区总监的希瑟·查普(Heather Champ)回忆道,“一开完会我就知道我在那里再也待不下去了,我没法坐视他们把我们辛辛苦苦建立的一起毁掉。” 到了 Yahoo!手上,Flickr 也从一家颇富勇气和创造力的创业公司变成了受到各种大公司制度掣肘的产品。Flickr 本身并不能创造多少利润,Yahoo!也没有多少耐心给予这些不能让公司财报变得好看的产品服务更多的资源,于是,一种恶性循环就此形成,投入越少,成绩越不如人意,于是投入更少。 “Yahoo!的钱都投到了现金牛(cash cows)那里,却不会投进现金牛犊(cash calf)。”一位前 Flickr 员工这样形容 Flickr 在 Yahoo!内部的困境。 讽刺性的是,直到2009年,Flickr 才推出自己的 iOS 应用,而在此后数年时间里,用户登录应用都会被强制跳转到浏览器里登录 Yahoo 帐号。受限于大公司内部弊病,Flickr 在被收购后先后错过了移动端、视频、社交等数次互联网新浪潮。 Yahoo!并非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的趋势,它也不是袖手旁观而已。在2005年一年,它收购了图片(Flickr)、书签(del.icio.us)、日程(Upcoming)社交化产品,从某个角度而言,Yahoo!实际上已经站在了 Web 2.0时代的大门口,并蹑手蹑脚地踏进叩响了这扇大门。 然而,阴差阳错的地方在于,Yahoo!此时却被身后那个疾速成长的小巨人 Google 吓到了,以搜索业务起家并坐大的它自然无法忽视自己的根基遭遇挑战入侵,于是,它收回对未来的叩问,盘桓迟疑之后还是重装上阵转而回到搜索战场和 Google 厮杀。 空留下时代充满遗憾的跫音在历史的上空兀自回响。 把 Flickr 卖给 Yahoo!三年之后,斯图尔特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但是,由于 Flickr 团队的人流失得太多,Yahoo!不得不请求斯图尔特迟些离职以免给外界造成不好的印象。 在 Yahoo!的最后几个月里,斯图尔特无所事事,甚至连办公室都没有去过,最后,应上司的要求,他按照公司流程写了辞职信。在这封随后在公司内部大量转发并流传出去的信里,斯图尔特极具幽默感地把自己比作老态龙钟而无用的 Yahoo 人,他写道:
斯图尔特离开后,最终在2013年推出了 Slack 并大获成功(去年还曾爆出微软拟80亿美元收购 Slack 的消息,可移步查看钛媒体报道)。 在2008年的时候,杨致远还是公司的 CEO,然而,这位 Yahoo 酋长(钛媒体注:杨致远自封为 Chief Jerry )也并没有挽救这艘在新时代互联网大潮之中倾覆飘摇的巨舰的无妄命运。 鲍尔默任上,Yahoo!本来可以体面地被微软收购 图片来源:PCWorld 在这一年的2月,微软发起了对 Yahoo! 的高达446亿美元的现金及股票收购邀约,考虑过和 Google、新闻集团的合并可能性之后,在时任公司 CEO 的杨致远的坚决反对下,Yahoo! 还是拒绝了微软的收购。在微软发出恶意收购声明之后,Yahoo! 转而寻求和 AOL 合并。 但是,经过漫长的谈判,Yahoo! 不仅拒绝了微软极具诚意的收购报价,还转而和 Google 建立起了新的非独占搜索广告合作联盟, 到了这一年的11月,这出收购闹剧最终划上了一个意味深长而并不圆满的句号。 在微软报价的每股33美元收购价之后近300天,Yahoo! 的股价跌到了只有不到9美元。微软提出200亿美元收购 Yahoo! 搜索业务之后8个月,在2009年7月底,微软和 Yahoo! 达成了长达10年的搜索合作协议,微软获得了 Yahoo! 搜索引擎的全部入口来推动自己的 Bing 搜索,而且微软毋须向 Yahoo! 预先支付现金。 宣布该协议的次日,Yahoo! 的股价大跌超过10%,从微软最早提出收购时算起,Yahoo! 的股价至此已经跌去了六成以上。 回顾历史,Yahoo!唯一应该庆幸的或许是,在买入 Flickr 的同一年,它们以10亿美元的低廉价格获得了在中国急速扩张中的阿里巴巴帝国40%的股权,而这项由杨致远做出的投资决策将在随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地为 Yahoo!公司续命。 在接下去的时间里,Yahoo!的业绩乏善可陈,相比这家公司本身,它的数位 CEO 的花边新闻更加惹人关注。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