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迪斯尼娱乐帝国(续):打造完整IP产业链,最狠一招是文化输出
通过这两份表格,我们知道“媒体网络”和“主题公园”占据整个公司总收入和利润的绝大部分,具体而言,营收占到公司总收入的约75%,而利润占比则更大,占到总利润的75%—90%。甚至“周边产品”的利润都与“影视娱乐”旗鼓相当,经常还有超过后者的情况存在。也就是说,虽然迪斯尼公司以拥有优质IP、制作影片为基础、为核心,但这部分的营收和利润只是最基本的,影片IP的商业开发还要仰赖这条产业链的其它部分。 由此可见,在IP商业化这条路上,形成一条产业链、深入挖掘IP价值、搭建完整生态将是多么重要。 IP的极致是文化输出 迪斯尼动画工作室本来就有那么多超级大IP了,但它还是收购了皮克斯、漫威漫画和卢卡斯影业,使自己能形成垄断地位。因为如果只有迪斯尼动画工作室,一年也就大概能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而收购之后,强强联合就能一年数部的高产出,并且几乎部部都是精品。 换句话说就是,迪斯尼公司非常清楚自己所有业务板块的基点和核心都是影片,都是优质IP,所以,它会为了打造爆款,而进行高成本的投入,冒着高风险赌上一把。它不会选择小制作,小打小闹,这不是它想采取的商业策略。它要的是,找准目标、狠命一击,这应是其长期的发展策略和商业眼光。 (动画影片《超能陆战队》) 很多时候,它所推出的影片获得了艺术和市场上的双重成功,变成了人尽皆知的大IP。于是,以这个IP为源头,在此基础上补充和完善迪斯尼的IP产业链。而说到迪斯尼IP产业链和品牌的成长逻辑,大致就是从点子或者创意,到文化产品(影片或电视剧集等),到产业链,并最终形成品牌,而大的品牌又能吸引更多的创意人才,之后又产生更多的点子或创意,并将梦想变为现实。这是一个自我更新的正循环,具有自我造血能力。 (迪斯尼经典的动画形象) 从有形的文化产品来看,放眼全球,迪斯尼公司都是做得最靠前、走得最远的,因为包括收购了梦工厂在内的维亚康姆公司,还有20世纪福克斯、时代华纳等影业巨头在内,至少目前为止,还只是做到了连通影视娱乐、媒体网络、周边产品和互动娱乐等几个业务板块,尚未能打通类似迪斯尼乐园这样的线上线下完美结合的局面。 若是再回过头去看各大业务板块在迪斯尼公司的营业和利润比重,或许不难看出,迪尼斯影片进入中国只是这场文化输出的开始,在上海建立迪斯尼主题公园开门迎客,自然是要赚钱的,但这其实也只是迪斯尼公司看重中国市场之后所走出的另一步,所布下的一个大棋子,它想要做的是几大板块的业务全部进入中国,深刻地融入中国,并实现更多的营收和利润。因为毕竟之前迪斯尼对中国的影响还仅限于部分影片,与它形成巨大对比并对其造成诱惑的是,中国市场又那么大。为了盈利,从各个层面向中国输出内容和文化,这或许是迪斯尼更大的野心,也是国内同领域企业所面临的压力来源。 文章来自品途商业评论,作者梁三告 延伸阅读: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