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董明珠的名利场,难解格力生死局
“成龙代言的企业都死了 只有格力没死”、“格力手机卖5000万部还是1亿部对格力来说都不是问题”、“格力手机已经销售,对外售价为1600元,供不应求”、“我说雷军的小米是小偷,他不敢告我”、“雷军和我打赌没意义,比专利我赢了”、“开机画面必须是我,这是为了尊重消费者”等,句句充满爆点。 在团队策划与董明珠自身作风的双重推动下,董明珠已经成为国内知名度最高的企业家之一。 董明珠自媒体推送的文章对其常以“董姐”称呼,查看历史记录不难发现,在管理企业之余,董明珠也乐于对外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与鲁豫共进午餐;与160多位北大EMBA学员以及企业家等交流管理经验;参加苏商大会,进行长达两个小时的脱稿演讲,“告诉中国企业应该怎么干”。而在昨天,董明珠将在广州举办一个“2016企业局与破局”的公开课,一张VIP席售价达到38800元。 如此高调宣扬自身,董明珠是不是太膨胀了?带领格力冲破千亿大关、进入世界500强,手握800多亿现金储备的格力电器掌门人董明珠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但2015年的业绩已经显示,格力的法宝没有以前那么灵验了,董明珠的管理风格遇到挑战。尽管与同行业其他企业对比,格力仍旧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但与格力自身对比,2015年,格力着实输得有点惨痛。 情非得已? 与普遍意义上的中国的企业家形象不同,董明珠频出大胆言论。更有趣的事情在于,格力乐于将董明珠的个人形象与格力的企业形象进行捆绑。 去年9月14日,朋友圈一则广告引发了讨论和关注。 同一天,格力还在《人民日报》、《新闻晨报》、《晶报》、央视和澎湃等超过40家媒体投放了同类型的整版广告。 对此部分人质疑董明珠与格力品牌的过分捆绑是否适宜?但是也有分析认为,董明珠的公关,需要放到珠海市政府的层级来理解。 这一看法的主要依据来源于格力电器与格力集团长期的“父与子”争夺战中。 珠海格力集团,前身为“珠海特区经济发展总公司”,其历任董事长除朱江洪(原格力电器董事长)外,都是由珠海市国资局干部调任。 格力电器与格力集团并不能划上等号,格力电器为格力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根据2015年格力电器年报披露的股权结构显示,目前格力集团握有格力电器18.22%的股份,为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而格力集团全部所有权为珠海市国资委所有。 从1991年开始,格力电器逐渐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家电企业,为格力集团贡献了大部分利润,而同样在这段时间,作为上级母公司的格力集团,进行无序的多元化,投资房地产和诸多子公司。有些子公司,如格力小家电,和格力电器指向同样目标客户群体,不但使用格力电器积累下的格力品牌,甚至与格力电器存在竞争关系。 2003年10月28日,格力集团通过媒体宣称:“格力电器宣布进军厨具市场”。11月4日,格力电器发表《严正声明》称,格力电器只生产空调,某些媒体的“格力电器进军小家电、厨具市场”等报道“内容纯属捏造,严重误导广大投资者和消费者。” 格力电器与其母公司格力集团之间矛盾由此公开化,最终,这起纠纷由珠海市国资局出面协调,更换了格力集团的董事长,平息了这场风波。 此次风波平息两年后,格力电器遭遇开利收购风波,当时的新闻报道显示,对于开利收购,格力电器行了强烈抗争,朱江洪多次公开表达反对意见,认为外资品牌收购国内品牌只是为了消灭竞争对手,这种行为已经有前车之鉴,但是朱的表态并没有作用。 2005年7月底,开利集团准备进驻珠海格力电器,展开收购前的尽职调查。直至此时市政府才把相关收购方案透露给格力电器管理层。 幸运的是,当年证监会实行实行“全流通”的股改意见,根据该意见格力集团在一年内不能转让格力电器的股份,而一年之后转让比例也只能在5%-10%。因此开利集团收购格力的行为并不可行,格力电器得以逃脱被卖结局。 2006年,经过艰难的博弈,朱江洪任格力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2012年,朱江洪退休,董明珠接任朱洪江位置,但没有体制内背景的董明珠只获任格力集团的董事长,其他重要岗位并没有让董明珠兼任。 有分析认为,董明珠高调代言格力空调,将个人形象与格力紧紧捆绑,目的在于强化自己对于格力集团的控制,利用自己在市场的号召力,增加可能存在的母子之争中自己的筹码,避免再次遭遇开利收购的不利局面。 生死局如何破? 但是这样的做法真的可行吗?现实可能比想象中残酷。 即使董明珠通过捆绑自己与格力电器,能够增加其在企业内部的威信和决策力,但是董明珠今年已经62岁,也快到退休的年龄了,董明珠走后,格力电器要怎么办? 而从制度上解决格力电器父子之争的问题,从目前来看几乎不可能。从最新披露的格力电器股权结构来看,董明珠在股权比例上丝毫不占优势。 去年万宝之争愈演愈烈之时,就曾有声音出现“董明珠要小心后院起火”。 根据2015年年报,珠海格力持有格力电器18.22%股权,格力与核心经销商合资成立的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持股8.91%,董明珠个人持有4382.0492万股,占比仅为0.73%。 危机并非危言耸听:根据年报,格力持股比例排名第10位的是一名新进股东——宁波普罗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宁波普罗非”),持股比例为0.71%,然而工商资料却显示,宁波普罗非类型是私营法人独资,而实际控制人正是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美的的老板竟然是格力的小股东。 格力电器盈利状况良好,股权又相对分散,是一个不错的狩猎目标,如果资本强行叩门,董明珠恐怕无力拒绝。 而更现实的问题或许是,格力推出手机等不按常理出牌的举动对企业营收并未有多大贡献,这让人质疑格力生产手机背后的战略正确性。 (编辑: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